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施者。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斗堡壘,如何更好地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是新的歷史條件下負于農村基層組織的新的歷史任務,也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我鄉有基層黨支部43個,其中農村黨支部39個,部門機關支部4個,全鄉共有黨員964名,其中農村黨員893人,預備黨員21名,女黨員153名,常年外出流動黨員占農村黨員總數的一半以上。近幾年來,鄉黨委高度重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始終把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作為“牛鼻子”工程、一把手工程來抓,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不斷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我認為,應著手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選好配強村支部領導班子,強化新農村建設的龍頭作用。“農村要進步,關鍵在支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要有一個一心為公,甘于奉獻,開拓進取,團結有力的領導班子,特別要著重選配好一個黨性強、作風正、懂經營、善管理、熱愛集體、甘于奉獻、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好支書。因此,必須改進選人辦法,更新用人觀念,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德才兼備的標準,結合山區實際,不拘一格選人用人培養人,采取選任、下派、聘任等多種形式選準配好村黨支部班子,特別要重視動員我鄉在外務工經商人員回鄉創業,讓優秀青年充實到村班子,增強班子戰斗力。
(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經濟是基礎,沒有集體經濟實力,基層黨組織就缺乏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因此,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發揮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的重要突破口來抓。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堅持因村制宜、多措并舉、多業興村的方針,根據我鄉實際,多渠道抓好集體經濟發展。一是要努力盤活現有集體資產,如對無效益固定資產進行變現再投資、改造低產林業、重新發包山林等;二是做好開源,要利用村現有資源,抓好集體資產的增值增收,如進一步開發集體山林、利用土地入股發展產業、投資其他產業等;三是抓住扶貧機遇,借雞下蛋增強集體造血功能,重視異地置業興產。
(三)加強黨員教育管理,使黨員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先鋒。要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需要,不斷深化鞏固先進性教育成果,繼續實施“雙培雙帶”工程,加強黨員隊伍建設,使農村黨員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一是要加強黨員發展,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及時吸收政治素質好、能力強的優秀青年入黨,不斷增加新鮮血液,逐步解決農村黨員隊伍老化、黨的力量薄弱的問題。二是要加強黨員教育,充分利用遠程教育、成技校、黨校、示范基地等教育平臺,通過分類教育、專家輔導、科技培訓、典型示范等多種形式,積極組織黨員進行政治理論、黨性觀念、法律法規、市場經濟、實用技術等教育,切實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發展經濟的能力。三是要加強黨員管理,健全崗位監督、黨員量分考核、民主評議等制度,督促引導黨員履行義務,增強黨員黨性觀念,同時,加強農村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四是加強落實黨員服務機制,建立健全無職黨員設崗定職、黨員聯系戶、黨員結對幫扶、黨員示范基地等。
(四)建立健全各項制度,確保新農村建設按章辦事。一是要健全黨支部的組織、管理、決策等制度,嚴格按黨章辦事,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做到決策符合村情,辦事順乎民意,避免個人說了算、一言堂的現象,同時,要抓好黨內生活制度,進一步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切實增強支部一班人的事業心、進取心及責任感;二是要健全村級民主管理制度,堅持五個由民原則,進一步完善以村規民約為重點的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建立健全重大事項村民代表討論決定、三務公開、民主監督等制度;三是要完善村“兩委”班子協調配合工作機制,正確處理村黨組織與村委會的關系。要建立健全黨支部與村委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按要求召開兩委會、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會議,對村重大事項或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必須提交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堅決防止不顧群眾意愿而由幾個干部亂下決定的做法。
(五)加強黨委的組織領導,保證新農村建設的順利實施。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更好的發揮基層組織的核心作用,推動新農村建設,必須加強鄉黨委的正確領導。鄉黨委要切實提高對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重要性、艱巨性的認識,真正把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關鍵性、長期性的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要大力支持基層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從政策上、資金上加大幫扶力度,切實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增強基層組織的工作信心,鞏固基層組織的核心地位。要關心關愛村級領導,理解支持他們的工作,鼓勵他們帶頭致富,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收入,解決后顧之憂。同時,要及時整頓后進支部,切實把農村基層黨組織整頓好、建設好,為建設新農村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