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日益成為農村環境的突出問題。在農村垃圾中有機垃圾比例可達到50%以上,例如秸稈、殘次水果等農業生產垃圾均為有機垃圾,都可制成有機肥。沒有實行垃圾分類前,這些可“變廢為寶”的垃圾都白白浪費掉了。
為確保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工作穩步推進,實現廢物再利用和再循環,使農村生活垃圾的最終處置大幅度減少,去年開始,瑯琊鎮先后在妙康、岳村等山區村以及泉口、浩仁兩個精品村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在垃圾分類中遵循“大類粗分”原則,按戶配置兩只不同顏色的垃圾桶,要求農戶將分類后的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分別類收集,其中可堆肥垃圾由垃圾分類專員收集后運至太陽能垃圾房,經粉碎發酵等工藝處置后作為有機肥還田還林,不可堆肥垃圾則統一運送垃圾填埋場。通過一年多的試點實踐,該項工作產生了較好的環境效益,實現了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利用效果,群眾也切實感受到了垃圾分類帶來的變化:不僅村莊環境變美了,而且夏天村子里的蚊蟲也減少了。不久前,瑯琊鎮泉口村、浩仁村還成為了全市垃圾分類現場會參觀點。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