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保潔已經運作了一年,對保潔員的管理、考核,與鄉鎮(街道)的銜接,都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體系。從各鄉鎮(街道)、區治水辦的反饋來看,我們的保潔是得到肯定的。”日前,市區一家保潔公司負責人李先生在提及公司承辦的河道保潔業務時,這樣對記者說。
據了解,該保潔公司擔負著白龍橋鎮轄區桐溪、白沙溪、石門溪的河道保潔;乾西鄉轄區長湖的河道保潔;新獅街道轄區通園溪、回溪的河道保潔。連日來,記者跟隨該公司河道保潔員的腳步,由點及面,了解我區當前河道保潔情況。
保潔公司化運作,優勢逐漸顯現
“相比聘請個人保潔,讓公司來保潔河道更省心。一方面,鄉鎮(街道)可以減少人員管理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公司在保潔力量上也會更強大。”乾西鄉一位負責“五水共治”的工作人員如是說。
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梅雨季,長湖水位上漲,河道垃圾隨之劇增。“這種情況下,如果是個人保潔,因力量不足,只能由鄉鎮再臨時增加人員”;而公司化保潔就省卻了這方面的煩惱。此外,不可諱言,目前河岸邊甚至河道內,經常有偷倒建筑垃圾現象。“一旦發現成規模的建筑垃圾,我們會及時向鄉鎮匯報,做好銜接后,立即安排人員和機械進場清理。這一點,如果是個人保潔,肯定做不到。”保潔公司李先生也表示。
李先生還向記者介紹了該公司河道保潔的運作機制。他說:“我們對各負責河段采取分段保潔制度,每天除了保潔員正常保潔,還有管理員固定兩次巡查,對保潔情況進行監督。這也讓鄉鎮(街道)減輕了巡查的工作量,使公司化保潔更具優勢!”
當然,對李先生所言,記者也作了核實。從白龍橋、乾西和新獅相關工作人員口中得知,“從日常巡查來看,該公司的保潔工作還是比較到位的”。
“偷倒建筑垃圾”,帶來監管難題
那么,該公司保潔員工作狀態如何,他們又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了哪些問題?記者展開了走訪調查。李阿姨是白龍橋人,就住在白沙溪畔。如今,她負責白沙溪新昌橋段河道保潔工作。她告訴記者:“相比以前,現在河道里的垃圾少多了。”她發現,如今的老百姓,大部分人對水環境有了保護意識,“塑料袋啊、垃圾啊,不再故意往水里扔了”。不過,也還有極少數人,“沒改掉以前的壞習慣,有什么臟東西都往水里扔、往水里倒”。她呼吁,形成全民監督的氛圍,讓那些“極少數”在大家共同監管下“改掉壞習慣”。
不過,最讓李阿姨氣憤的,還是偷倒建筑垃圾的行為。“我記得就在一兩個月前,新昌橋旁邊河道里,僅僅一個晚上就出現了幾座‘建筑垃圾山’。后來,因為查不出偷倒者,公司只能派挖掘機進行清理,一下子清出了十幾車建筑垃圾。”李阿姨回憶。事實上,這樣偷倒建筑垃圾的行為,在婺城各河道都時有發生。偷倒者往往在晚上行動,尋找相對偏僻的河道倒入建筑垃圾。這樣一來,不僅管理難度大,查處起來也是困難重重。因此,目前只能以被動清理為主。而這項工作,也為各級政府增加了不小的資金壓力。
記者了解到,對建筑垃圾的處理,在婺城并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機制。產生建筑垃圾后,往往由業主自行清運或請人處理。為了節約開支,少數人選擇就近將建筑垃圾偷倒入相對較偏僻的河道或道路兩側,為水環境、城鄉環境帶來了污染。如今,環境問題越來越被關注,加上近年來的“五水共治”、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開展,不少鄉鎮(街道)工作人員乃至普通百姓都意識到:建筑垃圾也應該像生活垃圾一樣,在日常清理、填埋消納、回收利用、監督管理和強化執法上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全民參與保護和監督,一切只為流水更清
走訪中,記者分別從桐溪和長湖的兩位保潔員口中了解到了他們遇到的“煩心事”。“桐溪塔水橋下游200米左右,岸邊有一個敞開式垃圾池。一旦有風,池里的塑料袋飄呀飄,就掉進了桐溪,還有些村民離得老遠就扔了手里的垃圾,不小心就扔水里了……反正對保護桐溪水環境不好!”保潔員周師傅說。
而那位負責長湖保潔的師傅,請公司負責人李先生轉述了他曾經遇到的問題。梅雨季節,長湖水位暴漲,他和他的同事經常一天要打撈8至10船垃圾,“甚至還從湖里撈出了不少衛生巾等女性用品”。該保潔師傅認為,這些垃圾都是從上游沖下來的,“是不是上游有人偷倒糞水”?不過,他也作了說明:“平時沒有此類情況,只在前幾個月,長湖里幾次滿大水遇上了。”
隨后,針對桐溪邊垃圾池問題,記者向白龍橋鎮作了反饋。最后查實,該垃圾池為三聯村所有。對此,三聯村兩委很快作出回應:“之前已經意識到該垃圾池設置不妥,也已經在重新選址建設新的垃圾池,我們近期就會安排人員對它進行拆除。”
針對李先生轉述的情況,記者采訪了上游城西街道“五水共治”聯絡員陳旭科。小陳對此感到吃驚:“我們街道也已安排保潔公司對長湖進行日常保潔,從未發現此類情況。街道還落實了巡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經常對河道進行巡查,也沒有發現這樣的問題。”據小陳介紹,該街道轄區已經完成截污納管工程,而且“即使此前,居民生活污水也沒有排入長湖”。
由于眼下并沒有出現李先生所說情況,小陳只能猜測:第一種可能,有一段長湖渠道在鐵路邊,會不會是大雨將鐵路上或者沿岸一些生活垃圾沖進了河道?第二種可能,長湖城西段有相當一部分河道因城市建設覆蓋于地下,會不會地下河道的陳年垃圾因河水暴漲而沖出?小陳還就此舉例:“回溪入江口在城西轄區,今年一次暴雨天氣的第二天,入江口出現了成堆垃圾。這些垃圾也始終查不出來源,只能猜測是地下河道里的陳年垃圾。”小陳表示,今后下游如果再發現此類情況,可以進行實時溝通交流,一起尋根究底,盡可能想辦法徹底解決問題。
此外,區治水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市、區、鄉黨委政府,各相關部門對水環境的監管、督查力度都越來越大,這對進一步深入‘五水共治’,保持前一階段治水成果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從長效監管來說,還要進一步發揮村級力量,讓每一個村,每一位村民、居民都參與水環境的保護和監督,這樣才能讓流水一直清下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