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由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婺城區非遺中心承辦的“婺風遺韻,中國夢非遺情”金華市非遺精品展示展演婺城專場在金華市非遺館舉行。
婺劇是本次非遺專場展演的一大重頭戲。青年舞劇團表演的婺劇折子戲《樊梨花》、蔣堂鎮澤口村婺劇坐唱班表演的《天下同》、東市街小學“阿婺”劇社表演的婺劇折子戲《過河》、婺城區圖書館選送的現代婺劇小戲《農家書屋》等一一亮相,古今交匯,名角與票友同臺。據了解,東市街小學作為浙江省婺劇傳承基地,已成功將婺劇藝術培育為校園特色,曾三次登上央視舞臺,并于月初編成《婺劇小故事》、《婺劇小韻文》兩冊兒童婺劇讀本。
與此同時,不少婺城非遺項目加入婺城非遺展演隊伍,首次與金華市民打了照面。沙畈鄉銀坑村市級非遺傳承人賴根全父女表演的婺劇木偶戲、雅畈鎮徐店村村民葉忠偉表演的《金華變臉》、陳艷蓮表演的《金華魔術》、蔣堂鎮曹能雪表演的絕技“一把三弦鬧花臺”等贏得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花兒曲藝班兩位小朋友表演的金華道情《田雞飛上天》讓臺下的很多白發老人聽著既熟悉又新鮮,一位老奶奶還拉著小孫子的手逗唱了兩句。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活動中,著名非遺項目金華山歌集合了湯溪、竹馬、瑯琊三地非遺傳承人,蘇建芬演唱傳統的《湯溪民謠》,蔡玉輝演唱由方躍生版竹馬山歌改編的《金華明天更美好》,瑯琊山歌隊演唱當地山歌《十送郎》,較為系統地展現了金華山歌的古今全貌。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