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2日是我國第十一個“預防出生缺陷日”。我國是世界上出生缺陷高發的國家之一,每年的出生缺陷兒數量約占全世界的20%,在此背景下,普及出生缺陷預防知識將變得舉足輕重。
出生缺陷是指在嬰兒出生前,在母體內發生了發育異常,出生后表現為結構性、功能性或生物化學性等方面的異常。出生缺陷在全身各個系統都有,有的明顯,如:肢體畸形、腦積水、脊柱裂、唇裂等,在出生就能表現出來。有些是出生后在成長過程中逐漸表現出來,如智力低下、甲狀腺功能低下聽力障礙等,出生缺陷干預工程就是通過科學的新技術、新方法有效地降低先天性病殘兒的發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質。出生缺陷可導致胎兒死亡、嬰兒死亡和殘疾,它不僅影響人的一生,還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任何一種缺陷對于一個新生兒以及這個新生兒的家庭來說都是災難性的打擊。
市、區聯動,宣傳出生缺陷預防知識
為了更深入地宣傳普及新生兒缺陷防治知識,在全社會營造重視和支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圍,日前,市衛計局聯合區衛計局在白龍橋鎮開展以“防治出生缺陷,關愛患病兒童”為主題的第11個“中國預防出生缺陷日”宣傳活動,現場擺放優生優育、防治出生缺陷等宣傳展板,設立知識宣傳臺和咨詢服務臺,為居民提供兒童保健、婦科病、避孕節育、優生優育等咨詢服務,還向過往群眾免費發放各類宣傳品、宣傳資料,希望更多的群眾關注出生缺陷,了解出生缺陷,預防出生缺陷。
家住白龍橋鎮東俞村的裴奶奶帶著六個月大的孫女,前來咨詢兒童保健方面的知識。“幫著兒子兒媳帶孩子,責任重大,這么小的孩子吃什么好,哪個階段吃哪樣東西,現在可以吃水果嗎?”面對裴奶奶拋出的一個個問題,市婦幼保健院保健科副主任醫師胡亞男一一詳細解答,“孩子要科學喂養,六個月的孩子吃水果還稍微有點早,等孩子再大一點,可以吃一些水果,現在主要是母乳和輔食”。
活動現場,來了不少抱著孩子的父母及爺爺奶奶,他們關注孩子健康成長,詢問醫生關于育兒的各種疑問,“孩子的口水特別多,需要采取什么辦法可以讓孩子少流口水”、“寶寶八個月了,經常用手打自己的頭鬧著玩,怎么辦”、“孩子十一個月了,但還是不會走路,是不是有問題”……面對家長們的咨詢,醫務人員不僅一一耐心解答,還送上《育兒寶典》給家長增加育兒知識。除了帶孩子的家長,還有不少待孕婦女前來現場咨詢,工作人員還為她們送上《新婚新孕知識讀本》。
此外,市、區衛計局工作人員還來到婺城區病殘兒童困難家庭家中,為十戶困難家庭送上慰問金,并查看孩子當前狀況,囑咐家長育兒注意事項,并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努力克服困難和挑戰。家住白龍橋的小鄭一家,兩個孩子一出生就患有出生缺陷,第一個孩子弱智啞巴,第二個孩子患有唇腭裂,因孩子的治療費用,導致家庭生活困難。工作人員鼓勵小鄭一家要堅強樂觀,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并為他們帶去慰問金。
專家支招,如何預防出生缺陷
為進一步提升公眾對出生缺陷的認識,普及出生缺陷防控知識,記者采訪了婺城區婦幼保健院院長羅益文,讓他為大家支招,如何簡便和有效地預防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的發生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遺傳因素,是指由于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導致的出生缺陷,可分成單基因缺陷、染色體異常、多基因缺陷。二是環境因素,包括營養、疾病、感染、用藥和接觸有害物質等。
1、避免近親結婚。
近親(或稱親緣關系)是指三代或三代以內有共同的祖先。如果他們之間通婚,稱為近親婚配。
近親婚配的夫婦有可能從他們共同祖先那里獲得同一基因,并將之傳遞給子女。如果這一基因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方式,其子女就可能因為是突變純合子而發病。因此,近親婚配增加了某些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的發生風險。
2、預防接種,預防婦女孕早期感染風疹病毒。
風疹是一種最危險的致畸因素,而孕婦屬易感人群,一旦感染便可發生子宮內感染致胎兒畸形及嚴重后遺癥,流產及死產率較正常妊娠高2倍-4倍。
妊娠早期感染者致畸率為50%,中期為25%,末期為15%,胎兒畸形常為多發性,遍及全身各臟器,通常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此綜合征主要表現有:眼部疾患,如先天性白內障、青光眼或小眼球等;中樞神經系統疾患,如神經性耳聾、精神呆滯、小腦畸形、腦炎、智力障礙等,還有肝脾腫大,腭裂、并指、血小板減少、新生兒體重低下等,大部分癥狀于出生后即表現出來,有些則經數日至數年后才出現。因此,早期妊娠婦女若確診為風疹病毒感染時應行人工流產終止妊娠。
3、增補葉酸和碘,預防婦女孕早期微量營養素缺乏。
世衛組織最新調查顯示,育齡婦女近1成缺葉酸、近4成缺碘。
懷孕前4周如果母體本身葉酸不足,會增加胎兒神經管缺陷風險,碘是甲狀腺素不可少的營養素,調節代謝與生長發育;懷孕初期缺乏碘和葉酸,不利于胎兒中樞神經發育,可能造成神經管缺陷、無腦等先天性畸形,嚴重者甚至死胎或流產。
4、避免婦女孕早期接觸鉛、苯、農藥等致畸物。
在當今眾多危害人體健康和兒童智力的“罪魁”中,鉛是危害不小的一位,鉛進孕婦體內則會通過胎盤屏障,影響胎兒發育,造成畸形等。而苯毒性較高,是一種致癌物質,可通過皮膚和呼吸道進入人體,體內極其難降解。孕婦在早期一定要避免接觸這些致畸物。
5、避免婦女孕早期服用某些可致畸的藥物。
多數藥物能通過胎盤到達胎兒體內,影響胎兒。胎齡越小,所受的危害就越大。孕早期在使用藥物前,一定要認真向醫生咨詢過,避免誤服。
6、充分利用B超進行早期產前出生缺陷的篩查。
產前診斷在孕16—20周進行產前診斷如染色體、基因診斷臨床醫學診斷等,以便早發現、早診斷,及早采取措施,預防缺陷兒的出生。
7、新生兒篩查
對已出生的缺陷兒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或介紹轉診。目前開展的新生兒代謝疾病篩查和聽力篩查可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減少傷殘,提高生存和生活質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