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繁忙的秋收冬種生產景象成為婺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冬種是下一年農業生產的開端,抓好冬種生產,對于穩定糧油生產,奪取明年農業豐收,增加農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提高冬種技術水平,現向農民朋友們介紹晚稻中后期的田間的管理技術,供大家學習借鑒。
1、后期巧施根外追肥
施用根外追肥要注意三點:一是看苗長勢施肥。二是施用速效氮肥為主。三是結合防治蟲害進行葉面施肥。可噴施每畝2包(10ml/包)的噴施寶或0.5﹪的磷酸二氫鉀,加0.5﹪~0.8﹪的尿素。
2、科學管水防早衰
①不到黃熟不斷水。晚稻后期如果過早的脫水,禾苗的主根被活活的扯斷,根系就容易衰老死亡,上部的功能葉就得不到肥水供應,葉片內氮素含量下降,乃至葉片枯黃。②晚稻后期管水應采取干干濕濕的灌溉方式。一般只灌跑馬水,不留水層,既要保持土壤濕潤,滿足水稻對水分的要求,又要增加土壤中的氧氣,改善根系范圍的生態環境,增強根系活力。
3、抵御“寒露風”
“寒露風”是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寒露節前后出現的第一次強冷空氣所造成的秋季降溫,是晚稻生長后期嚴重的災害天氣。防御措施有:①以水保溫,降低低溫危害。冷空氣來臨時,灌7厘米至10厘米的深水層,以提高田間小氣候溫度,降低低溫害。②寒露風前后噴施葉面肥,降低損失。葉面肥有一定的抵抗低溫冷害的作用。當預計寒露風將來臨,而晚稻不能齊穗。低溫過后天氣轉晴,采取噴施“920”與葉面肥相結合,每667平方米采用“920”一二克,對水50公斤噴霧,可提早3天左右齊穗。
4、搞好病蟲防治
晚稻的主要病蟲害是三蟲二病,即二化螟,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和稻曲病。近年來,水稻稻曲病發生面積越來越大,程度也越來越重,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凡水稻抽穗前后出現低溫、多雨、寡日照天氣,在有病源的條件下容易擴散蔓延。一般是雜交水稻重于常規稻,遲熟品種重于早熟品種,葉下禾品種重于葉面禾品種。另外如果長期漬水或者灌深水也是引起稻曲病大發生的原因。防治方法是:在破口期,每667平方米用紋曲雙克兩包對水50公斤噴霧,結合防治水稻紋枯病。防治水稻稻苞蟲、稻縱卷葉螟可采用生物殺蟲劑,如蘇云金桿菌等。
5、適時收獲,保質歸倉
晚稻黃熟率達95﹪時才能收割,曬谷要求薄灘、均灘、勤翻,使稻谷含水量慢慢降至14﹪以下。做到收割適時,干燥及時,儲藏合理,保質歸倉。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