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啟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以來,乾西鄉黨委政府在各單位部門、轄區行政村(社區)的積極配合、參與下,對集鎮、村莊(社區)環境衛生展開了持續、深入的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環境治理永遠在路上。今年以來,乾西鄉對此項工作繼續縱深推進,通過完善制度、嚴格考核,進一步發揮出了相關部門、村莊(社區)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該鄉還于今年下半年全面啟動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如今,乾西城鄉環境已然蝶變,走上了綠色、潔美的發展之路。
柵川
“環境落后村”蝶變進行時……
“這次是下了決心,半個月清不好就一個月,一個月清不好就兩個月,一次清不干凈就清兩次……一定要把村里的角角落落都清理出來,讓村里的老百姓生活環境能更加舒服一些。”對于此次村莊環境大整治行動,昨天,乾西鄉柵川村黨支部書記于衛東這樣對記者說。
于衛東告訴記者,截至昨天,柵川村環境大整治行動已經持續了33天,“可進度還沒有過半”。“當然,整治的進度慢是有原因的。”他坦言,“一方面,這次我們要求清理徹底,所有背街小巷、綠化帶,溝、渠、瀆,都要清干凈;需要硬化、修補的,還要進行硬化、修補。另一方面,垃圾、雜物實在太多了,都是二三十年陳積下來的垃圾,而且背街小巷機械進不去,只能用人工清理、三輪車運輸,所以要清干凈只能慢慢來、一步一步來。”
因環境問題多,柵川曾是各級督查組的“必查點”
柵川村與蘭溪交界,地理位置較偏。穿村而過的金蘭中線上,大型水泥運輸車輛來往頻繁,道路環境較差,長期存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現象。甚至路邊房舍也因灰塵和泥水的“作用”,顯得灰禿禿、臟兮兮。簡而言之,該村環境衛生情況一直不理想。
其實,這些年來,柵川村兩委一直努力干事,村莊各項事業都有了長足發展。可是,在環境整治方面,進度始終顯得緩慢。“我們的村莊比較大,有1900多人口680余戶。村內新老房屋交雜,小弄堂、建筑縫隙非常多,而這些地方都容易變成衛生死角。這些年,對村里的環境整治工作,不要說普通村民,就是黨員干部積極性都不太高。一方面,農村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咱們畢竟是農村,要養雞養鴨養牲口,哪里干凈得起來’;另一方面,很多人覺得‘連一條路(指金蘭中線)都搞不好,村里衛生搞得再好有什么用’。種種因素下,村里的環境問題就顯得落后了。”對此,該村村委主任于文革解釋。
可是,自“五水共治”工作開展以來,各級黨委政府對環境問題越來越重視,城鄉環境整治行動漸成“潮流”,乾西鄉也不例外。去年,乾西全面推出城鄉環境整治行動,各行政村(社區)積極響應。一時間,全鄉上下都在積極大掃除、大清理。“先天不足”的柵川村雖然也在努力,但清理不徹底、衛生死角多等現象始終存在。于是,不論鄉鎮級還是區級,甚至市級督查組檢查環境衛生時,總能在該村發現諸多問題。“第一次查,在這里發現了問題,提出整改意見;第二次,這里就是必查點,于是又發現新問題……形成惡性循環。每次,我們村都是各級督查組的必查點,整改通知單、督辦單‘滿天飛’。”于衛東苦笑著說。
下決心抓整治,“潔美柵川”蝶變進行時……
“沒有人喜歡落后。”于衛東說。如何提高大家對環境整治工作的積極性?于衛東、于文革進行了反復思考、反復討論。他們認為,最大的問題在于“意識不到位、宣傳不到位”。為此,他們組織村里的黨員干部、村民代表“走出去”,參觀金東區、開發區、金華山旅游經濟區的潔美村莊(社區),尋找差距、學習經驗。這一舉措,成效非常明顯。“看看別人,又干凈又漂亮,比比自己,臟亂差。難為情啊!”有村民代表當場感慨說。
與此同時,柵川村兩委也在宣傳方面下足了功夫。該村不僅制作了一批以“環境衛生、垃圾分類”為內容的宣傳牌、宣傳標語懸掛、張貼在村內,還請來民間藝人繪制墻畫,既美化村莊環境,又宣傳文明、低碳、環保生活。當然,宣傳只是手段,轉變黨員干部、廣大村民的思想觀念才是目的。為此,于衛東等村主要領導經常通過大會、小會,各種場合解釋村莊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他說:“大環境要徹底變好,僅靠村級力量是不現實的。比如,大家都希望金蘭中線進行拓寬改造,來往少一些超載大貨車。這樣的問題,需要上級政府部門的重視和努力。怎樣讓上級政府部門重視?需要我們以行動表態。我們把村莊環境整治好了,成了先進、成了典型,領導就會把目光落在我們村上,我們就能爭取到更多建設和發展的機會……”
多方努力下,柵川村兩委對村莊環境整治工作士氣越來越足,加上村民們觀念逐漸轉變,開始支持整治,便有了此次徹底、深入的清理行動。記者了解到,一個多月以來,該村數次組織黨員干部參與勞動,還每天都安排五至六人、兩輛三輪車全天作業,至今已使村莊環境有了明顯轉變。“現在,鄉里隨時安排人員去柵川檢查環境衛生,都沒有發現明顯問題,變化真的相當大。”乾西鄉黨委書記戴忠余這樣“點贊”。
環境日趨向好,帶動垃圾分類快速落實推進
昨日,記者也特意在柵川村“轉”了一圈,看到了一條條干凈的小巷、一道道經過清理的小瀆……也聽到了村民們叫好的聲音。72歲的趙賽春住在村北的曬場邊,她告訴記者:“以前,這個曬場就像垃圾場,雜草長得和人一樣高。幾家養牛的村民,干脆把牛整天拴在這里,牛糞拉得到處都是,臭烘烘的。你看現在,曬場重新澆了水泥地,衛生搞得又好,秋收曬曬糧食,平時當當停車場,多好!”村民姚大媽也說:“我家門前原本是個衛生死角,又臟又臭。現在清理干凈了,我們的生活質量都提高了一大步。”還有一位男村民從旁插話:“我家旁邊的陰溝,一直很臭。這一次,村里仔細清理了整條陰溝,還在溝底用水泥鋪了一層。現在很干凈了,也一點不臭了。”……
日趨向好的居住環境,讓柵川村民笑開了顏,也由此更加支持村里的環境整治、“五水共治”等工作。該村分管垃圾分類工作的婦代會主任于燕芳對此深有感觸:“眼下,我們村的垃圾分類工作已經全面展開。一開始落實此項工作,我還擔心阻力會比較大。沒想到,大家都挺支持,覺得村里在努力提升環境,目的是讓大家生活更舒適,所以他們也應該配合我們,做好垃圾分類。”有了村民的支持,于燕芳等人積極性更高,每天都巡走在村中,了解大家的垃圾分類落實情況,展開具體的監督指導工作。
此外,柵川村兩委還頗費心思,精挑細選了村里的保潔員、垃圾清運員。“以前,村里的保潔員年紀較大,而且身體不好,保潔工作做得不是很到位。這一次,為了挑選合適的保潔員,我們很是費了一番功夫。”于衛東表示。原來,得知村里要重新找保潔員,很多村民都爭著報名,“兩人一組,一下子報了26組”。為了挑出最勤勞、最負責的保潔員,同時又確保公開、公平、公正,村里特意召集黨員干部、生產小組組長、村民代表開會,通過投票選舉產生。如今,票選出來的保潔員已經上崗一段時間,村里的保潔效果得到了大家一致認可。
據悉,為了確保實現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監管,接下來,柵川村還將在14個生產小組之間形成競爭評比機制,營造“比學趕超”氛圍。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