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桃園小區(qū)一位八旬老太太“火了”,原來,她耗時八個多月繡了一幅《清明上河圖》。這一幅十字繡長2.5米,寬0.8米,構圖錯綜復雜,層次眾多,整幅十字繡的人物有近200人。雖然不及畫作精巧細微,卻也栩栩如生,不失活力。一位八旬老太太是如何與十字繡結緣的?日前,記者來到胡和芳家,采訪了她。
老來愛上十字繡
初見胡和芳,精神飽滿,笑容滿面,完全看不出來她已經80歲高齡。胡和芳是東陽人,1936年出生。年輕時,胡和芳曾在東陽衛(wèi)校學習護理專業(yè)。1958年,因大躍進時期號召支援農村一線,胡和芳不得不輟學回家種地。之后,她便與丈夫相識、結婚,丈夫參軍后,胡和芳也隨軍來到廣東生活。
因為在衛(wèi)校學習過,有一定的醫(yī)療基礎,當時胡和芳被安排到部隊醫(yī)務室當醫(yī)生,后來還在部隊食堂工作過。1978年,丈夫轉業(yè)回到金華,胡和芳也隨丈夫回到金華,被安排在汽車保養(yǎng)廠做油漆工,一直做到50歲退休。
退休后,胡和芳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平日里,除了洗衣做飯,她最大的愛好就是到公園里活動筋骨,打打拳,練練劍,還很喜歡唱歌唱戲。一天,胡和芳去朋友家玩,看到朋友家里掛了一幅十字繡的牡丹圖,一下子就被精美的圖案吸引住了。她馬上讓朋友帶她去買一幅繡繡。因為胡和芳是第一次繡,朋友勸她,最好從小幅的作品開始繡,胡和芳卻說:“要繡就繡大的,繡小的干嗎,小的一幅一幅我家里沒有地方掛。”就這樣,胡和芳開始嘗試她的第一幅十字繡作品。
十字繡走線復雜,有時稍有不慎,繡錯了還要拆掉再來,對老年人來說尤其考驗眼力和耐力,但對胡和芳來說,這十字繡卻是信手拈來。“我是有基礎的。”胡和芳說,年輕的時候,她就鐘愛刺繡,繡的毛主席像曾被當作展覽品進行展出。基于有以前刺繡的基礎,她對十字繡可謂無師自通,厚厚的圖紙,復雜的繡線,在她的眼里卻是小菜一碟。
七八個月后,胡和芳的《牡丹圖》順利完成,繡好的作品馬上受到兒女和朋友的喜歡,在子女的追捧下,胡和芳又給3個子女每人繡了一幅十字繡作品。第一次的成功,也讓胡和芳信心大增,從此,她開始踏上了6年的十字繡之路。
最享受完成一幅作品的成就感
胡和芳開始繡十字繡時已經74歲高齡,很多人都覺得年紀大了眼睛應該會看不清楚,還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對腰椎、頸椎等都有影響。不過,對平時愛鍛煉的胡和芳來說,這些“老年病”都不是問題。“現(xiàn)在的針,針眼都比較大,我戴著眼鏡看得很清楚,而且看著針線來來回回地穿梭,這個動作對眼睛和脖子也都有好處。”她說。
這不,最近,她又繡成了一幅《清明上河圖》。這幅十字繡以中國古代極具盛名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為模板,繡的內容為《清明上河圖》中所畫汴京都城中汴河碼頭地段。從畫面上看,人口稠密,商船云集,人們有的在茶館休息,有的在看相算命,有的在飯鋪進餐,雖然不及畫作精巧細微,卻也栩栩如生,不失活力。
“整幅十字繡長2.5米,寬0.8米,構圖錯綜復雜,層次眾多,光是橋上的人物就有幾十個,整幅繡的人物有近200人。繡這樣一幅作品,是個大工程。”胡和芳說,這幅作品花了她8個月時間,每天繡3個小時,一共繡了200多萬針,費了她不少心血。
那胡和芳是怎么想到要繡《清明上河圖》的呢?原來,一次,胡和芳從鄰居口中得知,附近在開十字繡店的老板娘正在繡《清明上河圖》,胡和芳覺得這是一幅名畫,很有意義,就想要買一幅來繡。老板娘卻勸她,說這幅十字繡難度太大,并不適合老年人。一聽這話,胡和芳不服輸?shù)膭庞殖鰜砹耍麛噘I了一幅回家開始繡。胡和芳說:“起初,他們都不相信我能繡起來,后來,沒想到我靠著毅力完成了。我也是我們小區(qū)里第一個繡成《清明上河圖》的人。”
其實,繡十字的6年時間里,胡和芳完成過大大小小十多幅作品,有《萬壽圖》,一些小的風景圖,還有毛主席像。除了裝裱掛在自己家里,她的很多作品還被當成禮物,送給了親朋好友。胡和芳說:“十字繡讓我老有所樂,更重要的是,我享受完成一幅作品的成就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