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婺城區安地鎮采訪時了解到,當地農村的黨建示范點走進了一批特殊的黨員服務隊。這些服務隊隊員都是本地高校的大學生,他們深入到基層,不但給農村送去了新文化新知識,還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的黨性和能力。
安地鎮的工作人員介紹,今年7月,喻斯村迎來了一批浙師大人文學院的黨員志愿者,給安地的一批高中生舉辦了18歲成年禮。安地鎮組織委員就和村支書喻樟海一起主動邀請該學院的學生黨支部與喻斯村進行黨建結對。
“這些學生都挺厲害的,我們村缺啥就給我們補啥!庇魉勾宓拇甯刹空f起這支服務隊就豎起大拇指。最早村里搞“五水共治”,治水需要科學知識,很多道理村干部未必能講得明白。人文學院的老師就帶著35位大學生黨員來到喻斯村,與該村黨員一起舉辦了“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黨員之家實踐基地授牌儀式暨徒步毅行,尋找母親河”活動,大學生黨員們深入淺出的宣傳活動讓村民們都受益匪淺。
現在農村垃圾分類活動方興未艾,但如何能讓村民科學地認識垃圾分類,這讓村里的干部都挺犯愁。11月初,人文學院黨員之家黨團服務中心組織了15名研究生、本科生黨員到喻斯村開展“垃圾分類”宣講活動。學生黨員們拿著制作好的宣傳海報,張貼在村里的各個角落,一幅幅精心設計的海報一上墻,就吸引了不少的村民。學生黨員們還將垃圾分類宣講搬上了“鄉村大舞臺”,讓村民們對垃圾分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甚至消解了極個別村民的抵觸情緒。
“垃圾分類利國利民,我們應該呼吁全社會都參與到垃圾分類的工作中來,這樣不僅保護了環境,也節約了資源,我們還要努力讓更多的人明白這一點。”大學生黨員們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