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鎮水竹蓬村是個少數民族村落,有著濃厚的畬族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今年以來,該村大力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并注重發揮獨有的畬族文化,融入核心“畬”元素,突顯禮堂特色,以精品禮堂的標準要求,將村文化禮堂成功打造成獨樹一幟的新農村文化地標。
走進水竹蓬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具有民族特色的樓房,新硬化的村道寬敞整潔,房前屋后綠化郁郁蔥蔥,一種現代而淳樸的氣息撲面而來;干凈整潔的村貌、粗獷豪邁的彩繪,展示著畬民勤勞向上的精神風貌和獨特的民族風情。
據了解,水竹蓬村是婺城區第一批實行異地搬遷下山脫貧的行政村,原來居住在沙畈鄉境內,海拔1175米的竹蓬尖旁,村民與滿山古樹相伴了260余年。2000年,水竹蓬村實行下山脫貧至現居地。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里進行了一系列新農村建設,先后建起了畬族風情的休閑特色長廊、涼亭、辦公大樓和休閑廣場,村內道路硬化,安裝自來水,生活污水統一集中處理,池塘整治清淤,并讓畬族文化上墻,一座漂亮整潔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美麗綻放”。
水竹蓬村目前共有村民65戶,165人,其中雷姓人家1戶2人,藍姓29戶86人。今年,水竹蓬村啟動了文化禮堂建設,在建設文化禮堂的過程中,從禮堂的外墻設計到內室的展列布局,充分突出“畬元素”。水竹蓬村文化禮堂除了設置傳統的村史廊、成就廊、勵志廊外,還在民俗文化展廳內,圖文并茂地陳列著畬族特有的畬族舞蹈、畬族傳統服飾、婚俗、飲食、工藝、崇鳳文化等珍貴文物和民族習俗,使整個文化禮堂處處洋溢著濃厚的畬族文化氣息。
“因為畬族大多和漢族雜居在一起,很多生活習俗都已漢化,在畬族文化慢慢淡化的今天,我們村通過文化禮堂將畬鄉文化慢慢地串連在一起,文化禮堂的建設則對保留傳統的畬族文化意義非凡。”該村黨支部書記藍壽林告訴記者,在文化禮堂建設之初他們就前往一些畬族村寨的文化禮堂參觀學習,并購置回一些民族服飾。下一步,水竹蓬村將組織村民開展學習畬歌等活動,為村里畬族文化繁榮發展增添豐富的內容。
一位居住在文化禮堂附近的村民說,自從文化禮堂開放以來,村民們平時的活動也多了,村里的敬老禮、木偶戲等大大小小活動都在禮堂舉行,增進了村民之間的感情,大家相互的交流變多了,豐富村民的業余生活的同時,也能讓更多的人在活動中了解畬族文化。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