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雅畈三村的“垃圾分類指導老師”授課、雅畈鎮推行“三色”考評牌子等新鮮有效的做法引來了百姓們的紛紛點贊。而這些也是雅畈鎮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一部分。
今年以來,雅畈鎮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垃圾分類推進會議進行布置安排,將該項工作擺上了重要日程,著力打造屬于雅畈的生態綠色走廊。通過宣傳動員,全鎮干部齊心協力,深入基層,加班加點,利用交叉檢查尋找問題、利用微信、廣播、橫幅、文藝節目等媒介更迅速、便捷地開展工作,并推出了“三色”考評牌子、優秀村衛生費征收必須達到90%以上等一系列考核措施,結合各村亮點,實現垃圾分類“村村有特色”,引導各村積極響應,學校學生積極參與,在全鎮掀起生活垃圾分類熱潮。
黃綠分明的垃圾桶,干凈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屋舍,這是走進雅畈二村的第一印象。這幅美麗畫面的背后離不開雅畈二村村委們共同的努力。該村建立的“雙重監督”制度正為村子逐步攻破垃圾圍村難題,使村里的垃圾分類工作行之有效。
從8月開始,該村就建立“村委監督黨員、黨員聯系群眾”雙重制度來進行垃圾分類工作。每個星期至少兩天以上,都會看到雅畈二村的村委們穿梭在小巷的身影。他們仔細翻查著每一個垃圾桶,確保垃圾分類沒有差錯,并詳細詢問農戶,黨員們是否已經將垃圾分類指導到位,讓黨員們在上門開展垃圾分類宣傳、督促指導農戶做好垃圾分類之余,也同時接受村民和村委的監督,全村也因此形成了濃厚的比學趕超氛圍。
村民是否樂于參與是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的關鍵。在雅畈鎮芳田村,有著一群非常活躍的互聯網分子,他們就是芳田村的村委和聯村干部。他們建立了三個微信群,分別是村委辦公群、婦女代表工作群和集體垃圾分類工作群。
通過這個平臺,帶動了不少村民活躍其中,村子開展的垃圾分類工作以圖文形式呈現,實現了垃圾分類的“微”提醒與“微”監督,間接督促分類較落后的村民們加油追趕。今年,為更好地學習到垃圾分類的經驗和做法,該村婦女主任與丈夫開著自家的車帶村老年團隊參觀了金東鎖園,將學習到的做法用照片的形式上傳到微信群里,讓干部和村民們共同學習。
在垃圾分類開展過程中,有不少村民會誤將垃圾分錯桶,造成有心分卻沒有分到位的現象。對此,除了挨家挨戶宣傳指導到位,汪家村村委還給村民發放了一個“貼心小工具”-鐵鉗子,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自主將分錯了的垃圾用鐵鉗子重新歸位,方便農戶兩次分揀,既減輕村級垃圾收集員工作量,又提高農戶門前兩只桶分類質量。汪家村鐵鉗子的推廣使用實實在在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汪家村村民徐爺爺以前總是把會爛和不會爛垃圾搞錯,但是丟進桶里了,要重新撿拾嫌臟也嫌麻煩,自從有了鐵鉗子后,不需要分揀員的幫助,自己就能將垃圾把弄錯的垃圾重新放回去。
“垃圾分類雖說是一個漫長的習慣養成過程,但是其實最簡潔明了的方式才能讓人堅持。”該村村干部告訴記者。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