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晚上,下沿區塊征遷工作組第二小組辦公室來了一位大媽,工作人員方豪立即迎上前去,熟絡地打招呼。大媽也不兜圈子,和他聊了幾句后就說出了來意:“趁晚上有時間,我過來簽約。”隨后,在方豪的陪同協助下,大媽很快完成了房屋征收簽約手續。
面對記者,這位大媽并不諱言:“一開始,我是反對征遷的。我們老都老了,還折騰什么?可是,小方(方豪)很耐心,一次又一次上門,真心實意對待我們。人心都是肉長的,我們慢慢地被他感動了。”據了解,最初兩次方豪上門做工作,大媽和家人都十分抵觸,大鐵門關著,根本沒讓進。方豪并不氣餒,站在鐵門外向大媽及其家人宣傳政策。之后,當他得知大媽的老伴患有慢性病,又自掏腰包買了些水果、保健品上門看望……真誠的態度,讓大媽和家人感動。當他第三次上門時,大媽終于打開大門,迎他入屋就坐。此后,從評估到簽約,方豪又先后上門十三四次,既耐心為老人分析形勢、解說政策,又主動為老人排憂解難、幫忙做些體力活。真誠感動人心,大媽和家人最終轉變了思想。
其實,方豪是第一次參加征遷工作。身為婺城執法分局城中大隊隊長的他,將行政執法中的“真誠服務理念”帶到了新的工作崗位中。同時,他又是一個極其認真,肯為工作“拼命”的人。因此,從上月21日被抽調至下沿區塊征遷工作組以來,他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為配合征遷戶,他不分晝夜入戶走訪,深夜10點以后下班是常態,第二天凌晨1時以后回家也不少見。可就是這樣的忙碌之余,方豪仍給自己加壓,仔仔細細、反反復復學習征遷相關政策規定,做到熟記于心。也因此,他成了小組里的“問不倒”,面對征遷戶五花八門的問題,他總能做到有問必答、有答必準。艱辛的付出也獲得了相應回報,在征遷工作組第一天的調查評估中,方豪所在的分組就獨自完成了8戶評估,如今又完成了多戶簽約。
方豪其實只是第二小組的一個縮影,在二小組中,像這樣忘我工作、與征遷戶真誠溝通的事例不勝枚舉。在二組負責的征遷戶中有一戶,夫妻都是菜農,白天在家休息,傍晚時分會到菜地里。工作組人員一開始并不了解情況,多次上門都只看到家門緊閉,電話聯系也無人應答。后來通過其他渠道了解到情況后,小組人員早早地就到菜地里等候,果然當天傍晚就遇到了這對夫妻。工作人員在菜地里一邊向他們說明征遷情況和有關政策規定,一邊幫助他們整理蔬菜。在一番溝通交流后,這對夫妻對政策有了較完整的了解,但心中還是有顧慮:他們的小外孫因為沒有辦理獨生子女證,他們擔心拆遷后享受不到相應的安置補償。于是,工作組馬上聯系村干部和街道計生干事,并在第一時間為他們外孫辦理了獨生子女證。最終,這對夫妻滿心歡喜地配合工作組人員做好征遷工作。
第二小組在征遷工作中,用心鉆研各項政策規定,耐心細致地向征遷戶解讀,想征遷戶所想,盡心幫助他們實現合理訴求,做到了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截至目前,第二小組的簽約率在整個征遷工作組中處于領先。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