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長山鄉石門村村口每天人來人往,一派熱火朝天景象。這邊,工人們在做漪溪駁岸、護欄;那邊,鄉、村干部組織人手在清理沿岸衛生。前兩年,漪溪還頂著“黑臭河”的帽子,沿溪畜禽養殖廢水直排,河道衛生狀況堪憂,石門村老百姓提起家門口這條河只能搖頭。經過一年多的整治,“黑臭河”漪溪破繭重生,如今水質可達到Ⅲ類水標準。
2015年,婺城區打出了一系列治水組合拳,招招有力,拳拳見實效。早在年初,婺城區便提出“十大專項行動”,全面打響治水攻堅戰。6月初,抽調了18名機關單位、鄉鎮、街道的中層骨干到治水辦,充實了治水力量,重新調整了治水辦內設機構,明確分工,高效運轉。17條河流的新河長“走馬上任”,區級河長帶頭履職,查排污口、進養殖場、開推進會,咬緊問題不放松。召開了兩次全區河長履職大會,出臺了河長制考核辦法,確保“河長制”嚴格落實到位,全面推動了全區“五水共治”工作。
9月底,婺城區全面拆除了120家共29萬平方米的溫室甲魚養殖場,復墾面積2.8萬平方米。過去因為溫室甲魚養殖受到嚴重污染的盤溪水質得到明顯提升,10月份開始,已連續三個月保持Ⅲ類水質。
婺城區是畜禽養殖大區,養殖總量全市最大,畜禽養殖整治難度大、任務重,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加班加點,周末不休,到11月底就完成了600家沼氣治污設施建設、850家畜禽養殖場生態達標驗收,讓昔日因養殖污水直排、臭氣熏天的“黑臭河”重現生機。
為了有效推進市控重點排污口整治,婺城區明確責任,幾易方案,相關部門、街道晝夜推進。12月初,5個市控重點排污口全面完成整治,斬斷了過去汩汩流入河流的污水。此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果顯著,基本完成了164個村的污水治理工程,昔日直排的農村生活污水都得到生態達標處理排放。全區371個行政村都已發放垃圾桶,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建好太陽能漚肥房,全部鄉鎮、村都已開展了垃圾二級分類。
據悉,2015年婺城區通過實施黑臭河深化整治,完成了8條共95.4公里重點河流的深化提升整治,累計清淤105萬立方米;沿線296個排污口已完成整治277個;拆除涉水違建50.4萬平方米;全區545公里河道保潔和日常巡查得到了全面加強,保潔覆蓋率100%。
在“提水質”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時,婺城區乘勢而上,11月底又吹響了全區截污納管“沖鋒號”,推進7項重點污水干管工程建設,全力打通污水干管“主動脈”。并實施回溪、通園溪沿線村改居、背街小巷雨污分流等工作,及時接通“毛細血管”。在做到污水“應收盡收”的基礎上,加速推進瑯琊、蔣堂兩座污水處理廠的一級A標改造提升工程。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