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相關政策的扶持下,大學生村官創業的不在少數,有的幫賣農村土特產,有的開來料加工點幫助村民就業。在白龍橋鎮臨江管理處工作的大學生村官周瑩,就結合了大學生村官的資源和工作特點,在白龍橋鎮開起了綺綠家庭農場。
協助做好各項工作
周瑩畢業于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2013年10月被聘為金華市婺城區白龍橋鎮鄭崗山村書記助理。身為大學生村官的兩年多來,她先后參與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經濟普查等重點工作,被評為2014年婺城區經濟普查先進個人,2014、2015年白龍橋鎮優秀黨員、白龍橋鎮先進工作者。
身為大學生村官,除了白龍橋鎮的重點工作要參與,關于村上的計劃生育、畜禽養殖、文化禮堂、垃圾分類、污水改造、居家養老,無論大事小事,周瑩都要參與。“每天來上班后就先去村里走一趟,把該登記的事情先登記,再去村民家中看看有什么需要。總之大學生村官的工作只有想不到的,沒有不能做的。”周瑩說。
因為去年的畜禽養殖問題,周瑩的工作量因此翻了幾番。“剛開始去動員說村中間不能養殖的時候,大部分的養殖戶都不屑一顧,上門去勸說就把我們趕出來,一次不行就兩次,那段時間幾乎天天就在村子里跑。”周瑩說,“之后有一家開始動搖了,工作就輕松了起來。好在村里規模比較大的養殖戶在山上都有自己的基地,再勸說他們做沼氣池,不排放污水。”雖然這是幾句話就可以概括的工作,但村干部和周瑩背后的努力不言而喻。
這些天快過年了,再加上前幾天金華突遇寒潮,周瑩往村里跑的次數也多了起來。“去村里給老人們送被子,慰問孤寡老人,去危舊房走訪,看看有沒有人需要搬出來的,上個星期又去了村里掃雪。沒做大學生村官之前,完全不知道是這么繁瑣的工作。”周瑩說,雖然工作繁忙,但村民們對她的認可讓她覺得很有意義。
如今,周瑩走在村中,村民們看到她都會打聲招呼,這讓她十分欣慰。
結合資源創辦家庭農場
說起自己創辦家庭農場的靈感,周瑩說是來自于她聯系的鄭崗山村。鄭崗山村是以種植經濟作物為主,為此農業也是周瑩需要涉足和學習的方向。每隔一段時間,周瑩都需要聯系白龍橋鎮和農科院,為鄭崗山村的村民們帶來種植苗木的技術,慢慢地周瑩也對這方面有了興趣。
近幾年,政府開始鼓勵發展家庭農場,周瑩一尋思自己何不結合手上的資源也試一試家庭農場呢。“因為自己出身農村,家里原本也是以種植為主,這跟家庭農場并不沖突。”有了這個創辦家庭農場的想法后,周瑩一方面積極協助村兩委做好黨務、村務等各項工作,另一方面通過實地調查、走訪群眾學習如何種植經濟作物。2014年4月,周瑩創辦了綺綠家庭農場。
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簡單地說,家庭農場既不像經濟合作社需要那么大的規模和投資,又不像自己單干那么沒有發展前景,就是以簡單的形式開展個體工商戶的類型。
“家庭農場的好處在于專業化和規模化,可以將土地流轉到一起進行集中經營,減少土地浪費。鄭崗山村是以種植經濟作物為主,我又是大學生村官,剛好資源都可以整合起來。”周瑩越想越覺得自己的決定十分正確。如今,周瑩和其父母管理著農場,由于父母有著多年的種植經驗,家庭農場發展得十分順利。
空余時間,周瑩還會去農場幫忙。“以前讀書時對家里的事情不是很關心,從沒有下地幫忙過,現在農忙時節我都會幫父母扦插苗木,前幾天下雪也幫忙加固了支架,準備了保暖措施。”
如今,綺綠家庭農場已經由開始的十幾畝土地發展至目前的六十余畝,主要種植金森女貞、紅葉石楠、紅花繼木、桂花等經濟作物。創辦一年多以來,在農業部門等多個部門的幫助下,綺綠家庭農場的發展已步入正軌,目前已帶動農戶創業就業10多人,年收入平均達到2萬元,這樣的成績讓周瑩覺得家庭農場的路可以繼續走下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