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黛瓦白墻,綠水青山環繞”,一座座具有江南民俗特色的農家建筑,掩映在綠樹叢中。新修的鄉村舞臺大氣美觀,青石鋪地的文化廣場,安放著籃球架和健身器材,水泥路直通農民家門口……這就是婺城區的美麗鄉村建設場景。
細化規則推進鄉村建設
自2010年啟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婺城區立足區情、把握要求,明確了“花香婺城、幸福家園”的創建主題,探索了潔化、綠化、文化、美化、亮化“五化聯動”創建機制,促進了村莊布局、人居環境、產業發展、鄉風文明“四個優化”。
面上突出主題,線上突出特色,點上突出個性,婺城鄉村描繪美景如畫。村莊整治建設繼續深化,農村生態創建活動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長效管理不斷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潔凈美麗。著力打造綠化精品村莊,著力建設“兩富”精品村,著力加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精品村莊個個如景。現代農業“兩區”建設有成效;“一村一品”有典型;鄉村休閑旅游有亮點,農村經濟發展一路高歌。據了解,2012年與2013年婺城區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分別投入3000萬元和3500萬元,這一數字在2014年與2015年增加到了4500萬元。
除了政府專項撥款以外,許多村兩委主動籌款對村莊進行美化整治,沒有什么集體收入則動員兩委成員義務勞動,真正做到了把村子的事放在自己心上,放在所有事的前頭,瑯琊鎮浩仁村就是這樣的典型。村莊美化后的浩仁村成了“婺城區精品村”、“金華市文化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示范村”等稱號的新農村,沒有了臭氣熏天的養豬場,雜物填堆的臭水塘,村中央清澈美麗的池塘映照著浩仁村的美麗景象,折射出美麗鄉村建設的高歌猛進。
全新規劃打造詩畫巖頭
要說村莊規劃之美,當屬安地鎮巖頭村。
走進巖頭村,耳畔傳來鳥兒的啁啾鳴囀,小山坡上的村莊保潔員正沿路清掃落葉,草叢里竄出一只松鼠,飛快地躍上樹杈跑遠了……遠遠望見村中一片馬頭墻、小青瓦,恍惚中自己走進了江南水鄉,誰又能想到這兒在幾年之前還只是一個破舊臟亂的小村呢?
巖頭村曾是安地鎮最落后的一個村,它原先由六個較為分散的自然村組成,人口不集中的同時,環境也不容樂觀:雨天的黃泥路泥濘難行、村中養豬場臭氣熏天、曬谷場周圍堆滿雜物。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助推下,2011年仙源湖管委會提出并村,將一期75畝規劃地放置在其中一個自然村的位置,拆除了原有的舊房、危房,20多年來村集體第一次開始統一設計、統一批建住房。村書記陳秋平說,他們明白村民“這輩子最重要、最渴望的就是住上新房”,統一批建無疑滿足了他們的需求,也讓村貌得到了提升。
記者看到一期30戶住房已經基本完工,整體按照城市小區的標準設計,所有水、電等管道都隱藏在地下。每一家都有自己獨立的門庭、小院、露臺,儼然是一個聯體別墅,既有寬敞大方的設計又不失鄰里間的人情味。這都出自婺城區新農村設計院的設計師之手,這組建筑最大的特色就是徽派的設計靈感。即將完成一期30戶之后二期將有60多戶繼續建設,三期相加共有150多戶建設完畢。屆時巖頭村的面貌煥然一新,為這青山秀水之間再添如詩如畫般的一筆。
品質提升成就秀美喻斯
安地鎮喻斯村與前者相比又是不同的另一種美。
這個村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坐落在兩座山的山坳里,前至武義,后達金華,沿著山谷呈現細長的分布局勢,漫步其中有“巍巍青山兩岸走”的感覺。走到村口,“喻斯村”三個字鐫刻在大石上,石刻背后則是大片的古楓楊樹群,由細密的鵝卵石圍墻保護著,透露出些許古樸的氣韻。樹群旁邊放著許多農用器具,據村主任葉根財介紹,這些古老器具原本就是用來展出的,村里出資修繕以后統一放在此處給大家參觀。
葉根財說,美麗鄉村建設以后,村兩委為村口的小河修筑了堤壩,河上建起了廊橋,河里架起了水車,河旁搭起了戲臺,河邊圍起了護欄,游步道用鵝卵石和磚石分別鋪就,富有美感。河畔的徽式建筑是為了精品村標準修葺的,與小村的風格相得益彰。除了精品村的稱號,喻斯村還獲得了“省級宜居示范村”的榮譽。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