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獅街道的婦聯干部說起她,是“一個有規(guī)劃、有謀略的人”;她的朋友說起她是“一個有膽識、有氣魄的人”;她的客戶說起她是“一個有誠信、有品質的人”。她就是“找一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女老板——閆琪蓮。
她出生于安徽省,2005年放棄家鄉(xiāng)蒸蒸日上的批發(fā)事業(yè)以及一家電力企業(yè)的文秘工作,以軍嫂的全新身份隨軍來到金華,從此這座在她口中“溫婉清秀如小家碧玉般”的城市便成了她的第二個家。在05至07年間,她做過廣告公司的推銷員,在恒大開了自己的服裝店,最后都因為種種原因而夭折,及至07年底經朋友介紹加入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團險部。初進保險公司之始,對保險行業(yè)從未接觸過的她,從一名最低層的客戶經理做起,那時的她不善言辭,交際圈極窄,一直喜歡獨來獨往,性格極端內向,當時所有的朋友以及領導同事從未看好她。但內心堅韌的她,用樂觀的精神不斷的在工作實踐中豐富專業(yè)知識,最終通過努力在本職崗位上從全省倒數第一一躍成為全省第一,并帶出了全省最強的團隊。她親自實踐并創(chuàng)造性提出的工業(yè)區(qū)方案使業(yè)績大大增長,至今這家公司還保留有她親自參與設計出的意外保險方案。不喜安于現狀的她放棄了打拼多年的公司,跳槽至另外一家保險公司做了中層干部,面對親友的不解,她說她就是想去過一種不一樣的生活,去學習如何在一個更高級別的崗位發(fā)揮自己的所長。一年后,高薪和榮譽漸漸不再是她的最終追求,不折騰勿寧死的她再一次做出讓所有人大跌眼睛的舉動——辭職,自己做老板。
看準現在實體業(yè)的短板,閆琪蓮打算在電子商務上找出路,沒有經驗的她首先跳槽到了一家制襪廠的拓展部,做起了襪子的線上銷售,她縮短了自己在保險公司時的成功軌跡,迅速完成了從銷售量倒數到快速進步再到銷售量排名第一的轉變。這段在互聯網上賣襪子的經歷不僅讓她領會了線上銷售的潛力和方法,更讓她認識了許多在創(chuàng)業(yè)中對她大有助益的朋友。
2014年年底時,她在一個微信群中提出了自己“要在互聯網上賣自己品牌的紅棗”的想法,沒想到小小的微信群臥虎藏龍,曾任全國某知名棗類品牌總策劃的微友看到她的發(fā)言出聲嗆她:“你懂棗嗎?你知道哪里的棗最好吃嗎?每種棗有什么區(qū)別嗎?你什么都不懂,還好意思賣棗?”聽出了對方話語中的諷刺,閆琪蓮沉默良久,既然決定要做,那就要做好,否則就不要做。
抱著這樣的想法,她一個人背起行囊飛向新疆。在烏魯木齊市剛下飛機,在網上聯絡好的一個并不熟悉的接頭人借著“農產品交流會”之名把她帶去了某品牌直銷宣講會的現場,聽了兩天的宣講她才得以脫身,她又馬不停蹄地再趕往和田市。在和田二十四兵團閆琪蓮認識了兩個當地人,指引她終于在皮山縣農場見到了心心念念的若羌紅棗。若羌綠洲面對塔克拉瑪干沙漠,背靠阿爾金山,獨有的光熱資源和巨大的晝夜溫差成就了若羌灰棗和若羌駿棗異乎尋常的品質。看到了收棗曬棗的系列工序,了解了若羌棗的品質,看到了茫茫戈壁灘上鋪滿紅棗的景象,閆琪蓮下定決心就要用這個自己親身體驗過、親自鑒定過的產品來打響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炮。
回到金華,朋友們聽聞她只身一人為考察紅棗產地千里走單騎都替她捏了一把冷汗,且不說萬一烏市的接頭人帶她去了傳銷窩點怎么辦,就算和田市也是個不太平的地方,她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打了個來回還絲毫沒有害怕,可見膽識過人。閆琪蓮自己不以為然,迅速開始張羅起了她的紅棗品牌,在2015年注冊了品牌“棗伊家”,開起了“找一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先做起了進貨、包裝、銷售的路子。憑著此前積累的人脈,她的公司迅速步入正軌,她賣的熱門商品“紅棗夾核桃”和“小棗夾腰果”比別家便宜了三、四十元,雖然沒有給客戶討價還價的空間,但是由于她做的紅棗產品品質好,堅持嚴檢嚴控,又是最早一批加入這塊市場的,客戶看到她考察、進貨事事親力親為也平添了許多信任,文藝風、有故事、圖文并茂的宣傳又打動了許多客戶,她迅速做出了不小的銷量。
看到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閆琪蓮并沒有甘于現狀,恰巧這時新獅街道婦聯干部向她建議,要把電商和實體結合起來,這種“互聯網+”的趨勢正是現在政府大力支持的,建議她在產品生產方面爭取更大的主動,新獅婦聯會對她給予最大的支持,“新獅街道就是你的娘家”,街道婦聯干部動情地說。新獅婦聯主動幫忙向她提供了相關信息和優(yōu)惠政策,“找一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正式落戶城北園區(qū)電商一條街,一間120平米的商鋪前店后廠,每平米一年能靠優(yōu)惠政策減免10元房租。同時因為店鋪毗鄰金華六中和婺州外國語學校,銷路也有了一定的保障。
說起下一階段的計劃閆琪蓮對自己很有信心,她說2015是她考察研究為主的一年,2016她要盡快夯實基礎,到了2017她就要加速發(fā)展壯大,現階段她打算轉變自己單一只做紅棗產品的現狀,重新做一個以干果銷售為主的品牌,發(fā)展200個以上的品類,要把“學習跟風”變作“引領創(chuàng)新”,再招收四到五個員工負責電商銷售,十多個員工試水來料加工,屆時將在新獅街道附近的車頭和楊家相兩個社區(qū)就近解決勞動力就業(yè),從實體和電商兩個方面打響自己的品牌。說起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經驗,閆琪蓮覺得自己最重要的品質還是“真誠”,真誠做人,真誠做產品,真誠對待他人,面對困難她能守得云開,面對挑戰(zhàn)她能迎難而上,這些細水長流的堅韌就如同她所堅持的做事格言:“我不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說得少但是做得多,比起天花亂墜的語言我更相信腳踏實地的付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