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婺城區政協委員分組討論會上,文化建設這個議題被多次提及,委員們著眼于當前文化發展的需求和現狀,各抒己見,積極發言,紛紛為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獻言獻計。
“現在很多金華小孩已經不會講或者講不好金華話了。方言是地域風俗、文化、歷史的載體,同時也承載了地域的文化認同感,還是普通話的重要詞匯來源和補充,因此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有意識地保護和繼承本地方言,是很有必要的!眳^政協委員、金華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遠征認為,當所有的城市都說同一種語言時,很多人會覺得這個城市獨有的吸引力減弱了?金華方言恰恰是獨具魅力的語言。方遠征認真說道,文化的保護、建設和傳承都應從娃娃抓起,例如保護金華地方方言,中小學教學活動中應該安排適當課時,對中小學生進行金華方言教育;中小學生在家里與父母溝通、在校外和同學交往時,提倡用金華地方話交流。此外,政府部門可以加強對方言保護活動的宣傳,提倡市民在非正規場合用方言交流,這也是從軟件和硬件設施上都加大了對地方文化的保護。
關于文化設施建設方面,區政協委員、金華市湯溪鎮九峰溫泉總經理洪小平也是有感而發。“2015年底,我作為湯溪鎮所在地的政協委員受鎮政府的安排,下到農村基層進行調研農村的弱勢群體的活動,與部分村民進行了溝通,了解了農村的公共設施的一些基礎情況。我發現部分農村仍舊存在精神文明方面的貧乏,這也是因為缺少公共資金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洪小平認為,加大文化設施建設已經“箭在弦上”。他還說,很多農村書屋的書籍資料被束之高閣,無人管理,也沒有及時更新,特別是一些貼近農民生活話題的書籍比較缺乏,因此加強農村書屋管理和及時更新所需書籍也是加大文化設施建設的一塊重要內容。
無獨有偶,區政協委員、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財政局副局長劉央也提出了這個問題:“農家書屋有效解決了農民特別是偏遠農村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活躍和豐富了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成為農民掌握科學技術、交流市場信息與創業致富經驗的平臺與陣地,在提升農民文化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在管理體制、機制方面的‘瓶頸’問題,制約了其正常運行與持續發展!眲⒀肫炔患按硎,“當然還要強化文化設施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整合各方資源,拓展窗口功能。”要切實構建起職責明確、高效的管理模式,確定專職管理員,廣泛吸收社會志愿者參與,創新文化交流方式,如此方能更進一步豐富百姓和企業職工的業余生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