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是社會和諧的基石,教育衛生等公共事業的公平問題一直是民意焦點。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都在努力營造公共事業的公平氛圍,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這些政策都是促進社會公平的良方,是惠及民生的好事。但如今,不公平現象依然存在,有的甚至還引發了一些新的矛盾,應該如何破解?
我認為,首先要廣開渠道,傾聽民聲。面對這些問題,不應回避、逃避,通過采取走訪、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傾聽到來自基層的真實呼聲。只要我們本著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和百姓一起分析、研究,讓百姓參與和影響決策,事情就會成功大半。其次要尊重民意,科學決策。民意表達和民意吸納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針對民意反映強烈的問題,要站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來認識,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多研究、多疏導,反映群眾期盼,匯聚各方智慧,突出協商民主,讓政府決策更符合實際、貼近群眾,只有科學決策,才能補齊短板,促進社會公平和諧。最后要強化監督,制度保障。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舉措是否有效有用,最終還要接受實際檢驗,接受百姓監督,根據情況的變化不斷進行充實與完善,并用制度來保障,這樣,政策、措施才接地氣、才順民意,才體現公平。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