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9時,隨著挖掘機的轟鳴,位于婺江西路638號金華市軍糧供應站的房屋開始全面騰空拆除,標志著近一個月的專項攻堅服務取得了圓滿成果,也為婺江西路沿街樓房拆除打開了口子,有效促動了糧食市場相關經營戶的搬遷騰空。
一個月前,當攻堅組上門走訪軍糧供應站時,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位于竹馬鄉的軍糧供應站新址雖主體工程已經完工,但由于種種原因,水、電未通,進站門前的道路一直未修建完成,相關驗收工作也沒有排上日程,這“三大難題”被相關負責人稱為短時間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攻堅組單位小組了解情況后,決定接手這個“燙手山芋”,主動為單位分憂解難,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他們聯系自來水公司、電業局等單位,幫助解決新站的臨時用水、用電問題,3天時間接通了臨時水電;他們對接金華市城投公司,協調相關建設單位,加班加點,2天時間完成了原先預計需半個月完成的道路修建工作,并滿足了50噸級貨車營運的要求;他們主動上門進行消防驗收,加快審批流程。對驗收中存在的庫房結構和圖紙不相符的情況,及時溝通銜接,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整改到位,5天時間通過消防驗收工作。看似不可能短時間完成的任務,在單位小組成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硬件”基本達標,但軍糧供應站承租的8戶經營戶仍然因各種原因不愿意搬離。眼看新站即將投入使用,經營戶們幾次到攻堅組“提意見、倒苦水”,情緒十分激動。租用軍糧供應站倉庫從事雜糧生意十多年的王阿姨告訴記者,大家也很希望早點搬遷,但由于在搬遷、騰空、裝修等補償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所以誰也不敢貿然先行。得知情況后,單位小組挨家入戶走訪,梳理匯總了經營戶的主要訴求和心理預期,主動找到軍糧供應站相關負責人,對接協調搬遷騰空費用、裝修補償費用等事宜,設身處地為經營戶爭取合理的利益。在攻堅組一趟又一趟地耐心解釋下,雙方消除了分歧,統一了思想,一致配合騰空搬遷。
64歲的諸葛艷是8戶經營戶中最大的一家,她告訴記者,自己所居住的房屋也在二七區塊的征收范圍內,不久前也簽訂了補償協議。作為一名“老二七”,她深深地被工作人員的耐心和周到的服務所感動和折服。“他們真的是不厭其煩、磨破嘴皮地為我們講道理、講情理,處處為我們考慮,我們再不配合就是我們無理了。”諸葛艷如是說。在她的帶動下,其余的經營戶也紛紛由原先的懷疑、觀望,轉變為理解、配合。趁著天晴,大家都紛紛打包貨品、聯系裝車,第一時間搬往新市場,開始新的生意。
“軍糧供應站的拆除開啟了沿江樓房的拆除序幕,形成了以拆促騰的濃厚氛圍,隨著相關政策的明確和工作節點的到位,我們將全力加快第一糧庫和第二面粉廠的騰空拆除工作,為企事業單位清零畫上圓滿的句號!”攻堅組相關負責人表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