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莉芳是一名老師、心理咨詢師,也是新獅街道的平安志愿者。從多年前開始,鄧莉芳把目光從課堂轉(zhuǎn)向了社會,積極參與到社會公益事業(yè),利用自己的特長,為許多家庭排憂解難,讓許多人重新拾起生活的希望。她是金華電視臺的心理和姐,金華市的優(yōu)秀志愿者,近期還接受了金華援疆指揮部的邀請,去新疆溫宿縣作了一場心理學講座。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幸福的家庭是社會的“穩(wěn)定劑”,讓所有家庭幸福圓滿是鄧莉芳的心愿,也是參與平安社區(qū)建設的初衷。
塑造學生陽光般的生命感覺
現(xiàn)在許多家庭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庭中有著特殊的地位,青少年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問題牽動著整個家庭的心。不斷出現(xiàn)的青少年傷害事件及心理出軌現(xiàn)象,一直在向人們敲著一聲聲的警鐘,也讓鄧莉芳陷入深深地思考。鄧莉芳想著教師在教好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更應該重視塑造每個學生陽光般的生命感覺。因為決定學生一生發(fā)展最核心的因素不是其他,而是學生自身的主體力量,只有讓每一個學生形成最佳的主體狀態(tài),才能使學生向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而這最佳的主體狀態(tài)便是學生陽光般的生命感覺,它才是影響學生一生發(fā)展的靈魂,也是教師需要教給學生的“漁”。
陽光般的生命感覺是一種人文精神,是熱愛生活、積極面對人生的價值觀念,是學生心靈成長的種子。這些年,基于這樣的理念和認識,鄧莉芳探索形成了開發(fā)學生“廣泛關注、內(nèi)在欣賞、感恩創(chuàng)造”的教育引導方法。不僅班級的優(yōu)秀學生更優(yōu)秀,而且讓一批看上去不那么可愛的“差生”的學習成績有很大進步,有效提升了他們勇于面對未來的整體素質(zhì)。鄧莉芳對學生有自己的八字方針:激勵、賞識、參與、期待。教育是科學也更是藝術。鄧莉芳不僅愛可愛的學生,而且愛那些看上去不那么可愛的學生。
2001年,鄧莉芳實現(xiàn)了人生的一次轉(zhuǎn)折,她被學校聘為專職心理輔導老師,自那時起,鄧莉芳結合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思考,開始在心理輔導領域展開深入的研究和實踐。中學生處在青春期,是自我意識急劇膨脹、心理沖動特別激烈的時期。如果不能在外力的作用下順利化解這些心理毒素、幫助他們跨越心靈的“危險地帶”,那么任何一根導火線都有可能把他們推向非理性的深淵。十多年來,鄧莉芳以自己獨特的心理輔導成功幫助了上百名學生跨越心靈的“危險地帶”。有一名小林同學的事讓鄧莉芳印象深刻,小林因初戀失敗,四處打架被學校勸退,從此自暴自棄。鄧莉芳在循循善誘中了解到小林在中學期間先后與40個“女友”同居,敏銳發(fā)現(xiàn)這種無節(jié)制的異性交往是他自我挫敗的心理表現(xiàn)。通過制定一套心理輔導方案,并且針對他具有攻擊性行為可能會給他人帶來傷害的后果,親自帶小林同學去監(jiān)獄看望一位因打架傷人被判12年的熟人。通過系列細致心理輔導終于使小林同學重拾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目前小林已成為一家中型私企的高管。
輔導“失戀少女”走出心理陰影
“選擇我所喜歡的,喜歡我所選擇的。”鄧莉芳非常熱心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多年前便是平安志愿者,為社區(qū)里做個案咨詢,給許多面臨破裂的家庭做了心理咨詢。為社區(qū)的青少年做指引,讓他們走出心理陰影。
青少年的情感非常不穩(wěn)定,感情變化引起的心理困惑成為他們成長中的阻礙。鄧莉芳曾遇到過一個女孩子因男朋友自殺而陷入困境的事情。女孩子是一名高三學生,馬上就要到高考時間,此時“男朋友”小白自殺,整個人都快崩潰了。在上課過程中會整個人跳起來,也會獨自走出課堂。鄧莉芳接到女孩子父母的請求,希望能幫助女孩子走出心理陰影。鄧莉芳說:“當時第一次見到女孩子,女孩子以白夫人自居,精神恍惚。她要求去小白的葬禮,還說要在葬禮上親吻小白,做最后的告別。雙方家長自然是極力反對。”
從尋找共同點出發(fā),鄧莉芳耐心地和女孩子聊天,從內(nèi)心去接受女孩子的這種悲傷情緒,和女孩子站在同一立場,讓她慢慢打開了心扉。鄧莉芳了解到兩人青梅竹馬,兩人的媽媽在懷孕時認識,所以女孩子覺得兩人是上天注定的緣份。鄧莉芳說:“我和女孩子談了四五次,每次兩三個小時。在葬禮的事情上,我對女孩子說,既然不能去葬禮,但是還有許多其他的方法去紀念小白。我讓她把所有的相思寫在紙上,然后傳給去葬禮的同學,讓同學燒給小白,請同學買花,代表女孩子的一片心意。女孩子都這么做了。”女孩子在那天寫道:“我終于可以向全世界宣布我有多愛你了。”在后來的幾次溝通中,鄧莉芳知道了女孩子和小白接觸并不多,幼兒園之后就很少接觸,兩人的感情并不深厚,大多數(shù)是女孩子自我想象的。到高一的時候,兩人實際上已經(jīng)“分手”了,小白約定五年后再談。通過鄧莉芳的引導,女孩子終于明白了小白對她來說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她的生活中小白占得比例并不大。鄧莉芳說:“最后女孩子放下了包袱,情緒正常地去參加了高考。”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