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婺城區植保測報土肥站獲悉,我區對白龍橋鎮、瑯琊鎮冬后二化螟進行剝查,越冬代二化螟有效殘蟲量平均每畝863頭(去年1090頭),幅度0-2412頭。塔石點(山區)二化螟加權平均每畝227頭(去年756頭)。
據越冬代二化螟發育進度調查,今年越冬代二化螟發蛾高峰在5月1日左右,卵孵高峰在5月13日左右,比去年晚2天。預計今年一代二化螟在早稻上中等偏重發生,局部田塊大發生。
為減輕螟蟲危害,各地應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田間檢查,選用對口農藥,選擇卵孵盛期至低齡幼蟲期用藥。
防治類型田:早稻大田。
防治適期:5月14日至18日普治一次,重發生的田塊和防效差的田塊過7天補治一次。山區和半山區二化螟防治適期推遲2天左右。
農藥選用:畝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0毫升,或10%阿維·氟酰胺懸浮劑30毫升,加水40公斤均勻噴霧,田間保水5-7天。
同時,要注意農藥交換使用。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