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挖掘婺城區白沙文化的內涵,收集漢代名將盧文臺治理白沙溪,修筑三十六堰的傳說,為婺城戲曲界創作一批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近日,婺城區戲曲家協會組織20余名會員,就“白沙文化”開展了一次集中采風活動。此次采風的路線從沙畈鄉銀坑村開始,再到沙畈水庫、亭久村、高儒村、瑯峰山、洞山塔,全程沿白沙溪進行。
白沙文化,以白沙溪流域為線,以白沙溪兩岸的歷史、農耕、民俗、鄉風、人文為依托,歷經數千年的流傳和發展,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江南民俗文化。白沙文化是婺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婺城2000多年的建城史,涌現了眾多的優秀人物,留下了璀燦的文化積淀。在婺城文化版圖上,白沙文化從東漢三十六堰、北宋鐵店古窯、白龍橋洞山塔、到沙畈紅色革命遺跡,給婺文化的發展留下深遠的影響。
當天上午,戲曲家協會的會員們來到革命老區銀坑村,參觀了粟裕將軍紀念館,聽取了銀坑村干部關于革命先烈投身解放事業的傳奇故事。1935年5月20日,粟裕將軍帶領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進駐銀坑村,開辟遂、宣、湯革命根據地,播撒革命的火種。戲曲家協會會員們紛紛被革命前輩的光輝歲月所吸引,銀坑村紅色文化也給會員們留下深深的印像。
此次采風活動,戲曲家協會的會員們通過到銀坑瞻仰革命烈士墓,登瑯峰山、走白沙堰、逛鐵店窯、觀洞山塔,領略了白沙溪風光,品味婺城鄉村農耕文化,為自己的創作尋找源泉、靈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