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是“五水共治”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內容。有效清除河湖庫塘中多年累積的淤泥,對拓寬河床,疏通河道,提升水質,恢復水域原有功能,減少傳染病發生幾率,改善周邊水土環境和居民生活環境等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今年以來,河湖庫塘清淤被列為全省“五水共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婺城區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市清淤工作的各項要求,成立了清淤工作領導小組,并召開了清淤工作動員會和調查摸排培訓會,完成了污泥淤積量調查匯總工作。同時,委托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編制了《婺城區河湖庫塘清污(淤)三年實施方案》,計劃投入資金2.15億元,分三年清淤384.8萬方。各鄉鎮街道按照實施方案組織人員、機械對各自轄區內的河道、山塘、池塘、水庫開展清淤攻堅戰,部分鄉鎮還對挖出的淤泥進行廢物再利用,用淤泥進行改田造地,且收到了顯著的成效。
記者從水務部門了解到,2016年,婺城區計劃將對120座水庫、池塘等進行清淤,清淤量約132萬方。截至五月底,全區已完成清淤42.517萬方,包括雅畈鎮百合塘水庫、芳雅溪,長山鄉石門溪部分河段、部分養殖塘以及各鄉鎮房前屋后池塘溝渠等清淤工作。部分計劃內水庫如瑯琊鎮廟灣水庫、雅畈鎮下山頭水庫已進入招投標程序,目前已完成總投資1300多萬元。
鄉鎮街道清淤不放松
蔣堂鎮
6月7日上午,記者來到蔣堂鎮界首村清淤現場。只見眼前的大池塘水被抽干,里面的淤泥清理了好幾層,挖機停在一旁。界首村聯村干部滕欣告訴記者,這一塊共有三口池塘要清淤,目前已經清了兩口池塘,清淤量約2萬方,下一口池塘的清淤工作也在計劃中。
“聽村里人說,這些池塘自從上世紀80年代之后就沒清理過。清淤之前,里面的水又臟又臭,連魚都看不到。清淤時一鏟子下去,撈上來都是淤泥、垃圾。你看,原來淤泥厚度已經快積到和地面相平了。”滕欣介紹。據了解,由于挖機進出作業,池塘邊的道路有所破損,池塘里的堤壩也弄出了缺口,下一步他們將進行修理,并且等蓄水之后對池塘壁上進行沖洗。
記者從蔣堂鎮相關工作人員處了解到,前期蔣堂鎮在清水塘村、蔣堂村、平水殿村、蓮塘村等都開展了清淤,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進行人工清淤和機械清淤等方式相結合。除了池塘,該鎮還對主要河道、溝渠等進行了清淤,目前整個清淤量達到了約5萬方。
在夏日陽光照耀下,石坑溪的清水潺潺,泛著波光。時不時有村民來到溪邊洗菜、洗衣服。他們都說,現在整個鎮河流、池塘的水質和以前比起來好多了,周邊水環境也整潔干凈多了。原來,在清淤的同時,該鎮還對河岸周邊環境進行了修整,對一些池塘進行了駁岸,清理了雜草。
“好的水環境需要大家共同守護,經過這兩年的治理,變化大家都看得到。在抓好各項治水工作的同時,我們也加強了長效監管,河道保潔員每天抓好衛生,鎮、村級河長不定期巡查,鎮分管領導也會突擊檢查。另外,我們呼吁老百姓保護水環境,養成好習慣,不往里面扔垃圾,一起維護這來之不易的治水成果。”該鎮相關負責人說。
長山鄉
“現在比以前要好很多了,以前一下大雨,河里的水就很容易滿出來,把邊上的農田全都淹了。”長山鄉后溪東垅段附近的一位村民這樣和記者說。據長山鄉相關負責人介紹,后溪東垅下游段,之前河道淤積十分嚴重,導致河床抬高,容易產生洪水淹沒附近農田。對此,鄉里組織人員對該河段進行了清淤,目前,已基本完成,情況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長山鄉的清淤任務主要包括石門溪、后溪等漪溪支流和各山塘、各村門前塘、村中小溝渠等的清淤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清淤的除了后溪東垅段,還有后溪下溪村段、后溪西垅段和部分山塘、池塘。
據分管負責人陳偉貞介紹,清淤一直都是長山鄉治水的重點工作。已完成清淤工作的后溪西垅段,雖然只是一道小溝渠,但由于之前周邊養殖場較多,養殖廢棄物直排入河道內,導致河道淤泥量大,清理難度也相對加大。對于該河段的清理,采用的是人工加機械的方式。對機械無法進入或清理不徹底的地方,就采用人工清淤。而后溪下溪村段由于河道兩邊黃土丘陵較多,因而水體中混有較多泥沙,久而久之,泥沙沉淀,也導致該河段淤泥量較大。為了避免機械壓壞該河段河床水泥,后溪下溪村河段采用的是純人工清淤。清理人員一鏟一鏟地挖出河道中的淤泥,堆在路邊,等淤泥中水分部分蒸發后,再用專車運走。
陳偉貞說,對于怎樣處理挖出的淤泥,一般都事先進行過分析。如水域靠近山體,那么就近將淤泥堆放在山上,進行自然消納。別處的水域,如淤泥中雜質、石塊較多,則用專車運往需要填埋的地方;如淤泥中養分含量較足,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則運往農戶農田中進行再利用。他說,清淤是治水工作的重要內容,長山鄉的清淤工作,不但鄉、村干部能主動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同時村民的參與度也相當高。在日常清淤工作中,他們對還存在問題的措施不斷進行完善,對一些好的工作方法則加大宣傳,進行推廣普及,正是因為這樣,長山鄉才取得了目前清淤工作的階段性成果。
此外,新獅街道、白龍橋鎮、乾西鄉等也在持續加大清淤工作力度。6月7日,新獅街道組織人員頂著烈日,對回溪開展清淤。清淤人員用鐵鏟鏟出河底的淤泥,裝在塑膠桶中拿到岸上,等水分部分蒸發后,用專車運往指定地點。據了解,新獅街道清淤任務共包括三條河流,即通園溪、回溪、洪源溪,一座山塘,一座小一型水庫,三座小二型水庫及20座池塘,水域總淤積量約68.65萬立方米。目前,已對回溪0.015公里河道、2條溝渠、6口池塘進行了清淤,清理淤泥量約為3500立方米。連日來,白龍橋鎮組織人員對各村池塘進行清淤,挖掘機把一鏟鏟發黑的淤泥掏上岸,翻斗車將岸邊的淤泥裝車后又運到指定堆放點。自今年3月以來,白龍橋已完成25公里干渠、4000多平方米的池塘清淤。乾西鄉在前期對長湖組織大規模清淤后,近日又對各排水口流入的河道、溝渠開展了清淤。
變廢為寶 淤泥再利用
6月8日上午,記者在瑯琊鎮新蘭村雙塘山塘看到,塘中水被抽干,一輛挖機正在抓緊清淤工作。該村村支書徐樟洪告訴記者,雙塘山塘已經好幾百年歷史,這些年來雖然有過三次左右的維修,但一直未進行清淤。記者在工程公示牌上看到,預計淤泥淤積深度達1.5米,淤積方量約為0.79萬立方米。
徐樟洪說,這么多年來村民們在塘中養魚,施用豬糞、牛糞等農家肥,里面的水又黑又臭。“你看,現在這些泥土看上去都有豬糞水的顏色,有些泛黃泛綠。”徐樟洪指著塘中的泥土說,“雙塘山塘分為上雙塘和下雙塘,下雙塘已經基本清完,清了6000方左右的淤泥。上雙塘這邊也在抓緊施工,天氣好的話再過十幾天就能完成清淤。駁坎等后續工程還要一定時間。”
記者了解到,從塘中清出的淤泥將用于一個改田造地項目。據徐樟洪介紹,去年他們實行一個項目時,購買優質土壤就需要78元/立方,今年遇上清淤,這些淤泥原先用于養魚,營養豐富,正適合用改田造地。這不既節約了清理淤泥的費用,又省下了一筆購置土壤的錢,一舉兩得。
婺城區瑯琊鎮人大副主席虞文進分管農業,他說,今年以來,瑯琊鎮共清理了20多公里河道、一座小二型水庫、兩口山塘、三口池塘,目前共清出淤泥約五萬兩千立方。剩下的清淤工程將在汛期結束后再進行。除了新蘭村,該鎮泉口村清淤之后的泥土也用于另一個造田改地項目。
除了瑯琊鎮,記者了解到,雅畈鎮在清淤過程中也對淤泥進行了再利用。該鎮百合塘水庫清淤工程計劃總投資200多萬元,分兩期完成。一期工程于3月初開工,5月份已基本完成。清淤過程中,雅畈鎮根據環保部門污泥污染檢測、淤泥污染物成分排查結果,創新整合,強化資源利用,將清理出的生活淤泥還田還山。記者曾在現場看到,水庫附近的菜畦及花圃里都鋪上了新出塘的黑色淤泥,大卡車正駛向臨近的礦山,將淤泥填入出礦口,為雅畈鎮開展礦山復墾,發展新農業做準備。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