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聞名中外,被譽為人間天堂。既然我們村的母親湖也叫西湖,就不能給這個名字丟臉,也得把它打造成一片風景!”
說這話的人叫陳加平,乾西鄉湖頭村的黨支部書記。如果你曾見過5年前的湖頭西湖,一定以為他是癡人說夢。可這個“癡人”卻帶領村兩委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拼搏精神,走出了一條人人點贊的治水之路。2016年初,他因此被評為浙江省“五水共治”先進個人。
63歲的陳敦法就住在西湖東岸,提及整治前的西湖,他連連搖頭:“那時候,西湖臭啊!整個就是大型垃圾場,大家從邊上經過都要捂鼻子……”而眼前的西湖碧水清凌,兩岸古樹古橋、青石欄桿,搭配文化禮堂的“五廊”,古色古香的休閑長廊,風光秀麗。更難得的是,西岸還騰出了一塊場地,正根據村史記載,打造恢復湖頭村“西湖十景”:望耕課讀、三潭漾月、瓜園積雪……以此傳承村莊歷史文化。前后對比,陳敦法動情地說:“西湖能治理得這么好,我真是做夢都沒有想到。這件事,陳加平帶領的村兩委功勞太大了!”
其實,2012年年底陳加平提出治理西湖(住宅段)時,“大部分人都持懷疑態度”,甚至部分村兩委成員也擔心工程量太大,“萬一治不好半途而廢,那不是拿錢打水漂么”?對此,陳加平瞪圓了眼睛:“西湖一定得治,我親自抓!”他立下“軍令狀”——不治好西湖絕不收兵。
西湖治理工程上馬后,陳加平整天“泡”在現場。湖畔道路要打通瓶頸,需要拆除幾間房屋,他就一趟趟上門反復做通農戶思想工作;清淤后出現駁坎下沉,他就整夜不睡確定筑基加固的解決方案……因為過于操勞,他腰椎間盤突出癥復發,經常痛得冷汗直流。他的妻子心疼得紅了眼圈:“我看他太受罪了,勸他住院手術治療。可他不聽,說這西湖治理的方案、要求全在他心里,讓別人盯著不放心。從2013年一直熬到2015年9月底,他痛得連路也走不了,吃藥、按摩都沒用,這才去住院。手術做了四個小時,我讓他好好休息,他倒好,還躺著就電話、短信不斷,時不時還讓村兩委成員來病房開個小會。等出院回了家,我一再勸著、攔著都沒用,不到兩個月,他就又正常上班了。”
陳加平坦言:“我的性子比較要強,認定要去做的事就一定要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做到最好。”的確,在湖頭村,陳加平帶領的村兩委不僅治水治出了特色亮點,整個新農村的建設同樣步穩蹄急。這些年,該村“拿下”了浙江省文化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金華市“五星基層黨組織”等榮譽。而陳加平個人也嬴得了浙江省“千名好支書”、金華市優秀黨支部書記、金華市新農村建設帶頭人“金牛獎”等稱號。
如今,陳加平依然義無反顧,頂著陽光、迎著風雨,帶領村兩委不斷為湖頭“兩富、兩美”建設而奔波。他相信,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湖頭這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村莊,一定能依托“西湖”明珠,徐徐綻放光華!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