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地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區委、區政府“工業立區、開放興區、科教強區、生態建區”的發展戰略,結合安地實際,實施“生態立鎮”戰略。大力改善生態環境,以生態旅游為主題,以地方文化和生態資源為依托,充分挖掘市場優勢,統籌開發休閑度假、觀光旅游、會展培訓與生態居住等項目,發展生態經濟。堅持適度超前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力爭建成浙中第一生態旅游度假區。經過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2009年2月安地鎮被命名為“金華市級生態鎮”,2010年12月被命名為“浙江省級生態鎮” ,2013年4月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鎮”。
據悉,近日,該鎮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建設已經通過規劃會審,成為目前金華市首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建設試點鄉鎮。根據規劃,安地鎮將力爭于2016年底前在全省率先通過國家生態文明示范鄉鎮創建驗收。
建機立制,保建并舉
安地鎮黨委、政府自確立“生態立鎮”戰略以來,為加強對全鎮生態建設的領導,專門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的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鎮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工作小組設在鎮人大辦公室,由鎮各相關分管干部、各村支書(主任)組成生態鎮建設工作班子。把環境整治和生態創建工作擺上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將工作分解落實到相關站室和各個行政村。同時建立生態鎮建設考核制度,制定相應的工作措施,層層分解工作任務,明確具體完成時限,將創建工作列入對各線、各村的年度工作考核,獎優罰劣,形成統一領導,分工負責,條塊結合,明確責任的組織領導機制,保證生態文明創建活動的長效性、持久性。
通過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采取切實有效的保護措施,安地鎮地表水質、大氣環境質量和區域環境噪聲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相應標準要求。通過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推進生態公益林建設,安地鎮的森林覆蓋率已達到85.73%,生態公益林面積達到8533.33公頃。集鎮所在地及周邊村莊的污水管網進一步完善,全鎮37個行政村均已完成一輪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有21個行政村已被命名為區級生態村,其中小同等15個村被命名為市級生態村,已建成8個市級以上森林村莊(綠化示范村),達到市級以上森林村莊(綠化示范村)的比例為30%。
在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安地鎮緊緊抓住山區特有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發展生態農業。通過市場拉動、政府推動,基地與農戶互動等形式,安地鎮已逐步建成了花卉苗木基地、鐵皮石斛基地、筍竹兩用林等基地。初步形成了產業布局區域化、效益農業特色化、產業經營專業化的生態農業結構格局。全鎮花卉苗木經濟發展迅速,其中種植規模最大的為以桂花為主的花卉苗木,種植面積達8000畝,其中95%以上種植桂花,引進培育了58個桂花品種,是中國的“桂花之鄉”。種植依托山區資源優勢,山區農業產業與旅游產業相結合,推動農家樂旅游的發展。創新發展生態休閑旅游,弘揚生態文化。全鎮生態旅游經濟健康快速發展,2015年實現旅游經濟收入達2.28億元。
保護環境,優化發展
安地鎮還通過扎實推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使得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成效顯著,農村發展環境不斷優化。鎮黨委、政府結合“世界環境日”開展了“告別陋習、崇尚文明”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通過召開各類會議,張貼標語,懸掛橫幅,分類資料,廣電宣傳等多種形式宣傳保護環境、生態建設的重要意義,使之做到家喻戶曉。
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傳活動,充分調動了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基本形成了全民參與、齊心協力的濃厚生態建設氛圍,全鎮上下干部群眾環境保護意識有了明顯提高。通過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作,扎實推進生態城鎮建設。建立了一套長效管理制度,組建了一支環保隊伍,建成了一批垃圾池箱。在全鎮開展了“治污水、清垃圾、保清潔、綠家園”村莊美化行動,通過全民動員參與,既有效保持了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同時提高了村民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
下一步,有關部門將根據創建實施方案,通過優化鄉鎮空間布局、發展特色生態產業、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完善生態文化制度、推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著力從“生態空間、生態產業、生態環境、生態文化、低碳生活”五大體系,對該鎮進行業務指導,確保創建任務圓滿完成。
首先嚴格落實安地水庫水源保護區制度和相關保護規劃,嚴格遵守生態保護紅線,科學謀劃空間開發格局,加強生態系統建設和環境保護,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打造生態文化體系,形成飲用水源保護生態環境功能區、人居環境旅游發展生態環境功能區和生態屏障水源涵養生態環境功能區三大區域發展格局。
以保護生態環境,合理利用林業資源為前提,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延伸區域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以打造宜居宜游宜商的旅游小鎮、項村壟花卉苗木產業帶、雅干壟風情民宿體驗區等為依托,拓展生態旅游發展空間,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全鎮繼續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四邊三化、三改一拆等工作,多方位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建設,美化人居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同時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充分發掘優秀傳統生態文化智慧,積極培育生態文化載體,著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生態保護區,開展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增強全社會資源環境意識,推動形成綠色消費模式,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平時生活中,開展節能減排家庭社區行動,引導城鄉居民廣泛使用節能型電器、節水型設備,開展垃圾分類處理試點工作并逐步在全鎮推廣。鼓勵綠色消費,推動綠色出行,推廣綠色建筑,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