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堂鎮是金華市市級中心鎮,地處金華西郊,位于婺城新城區和金華開發區中心結點,南鄰生態功能區,北接蘭溪開發區,距G60高速公路金西互通5公里,是金衢盆地的中心腹地,虹戴公路、白湯下公路、蔣羅公路穿境而過,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全鎮共有35個行政村,區域面積62平方公里,人口3.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萬人,二輪承包耕地面積2.9萬畝,涉及承包戶6900戶。2016年1月4日婺城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試點動員會在蔣堂鎮召開,蔣堂鎮土地確權頒證工作正式拉開序幕,截至目前,全鎮35個村全部完成地塊外業測量,7個村正在測繪數據公示簽字階段,20個村已完成公示簽字。
扎實開展工作
提高認識、精心組織。鎮黨委政府班子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成立工作領導小組,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任副組長,鎮班子成員為成員、鎮紀檢、黨政辦、宣傳、農業、國土、財政、派出所等部門負責人全部參與,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及政策指導、信訪維穩、工作督導3個工作組,負責組織實施確權頒證工作。各村成立以村民小組為單位,由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組長及業務骨干參加的工作推進組,具體承擔各村確權登記頒證各項事宜。
深入宣傳,營造氛圍。一是開好土地確權頒證動員大會,參加人員擴大到全鎮的黨員和村民組長,目的就是要讓鎮村兩級干部了解土地確權頒證的重要性;二是開好培訓會,鎮政府組織業務人員逐村召開業務培訓會,讓參與實際工作的人員吃透精神、精準把握;三是開好村民大會,各村召開村民大會,大力宣傳土地確權頒證的政策、法規、意義等,讓群眾積極參與到土地確權頒證工作中來。為使土地確權工作更深入人心,蔣堂鎮發放區經管站統一印發的100本工作手冊、8000份土地確權宣傳資料和致村民的一封信,每戶一份,發放到戶,利用“村村通”廣播每天早中晚進行宣傳,提高村民的認識,引導農民廣泛參與、積極配合,變“要我確權”為“我要確權”。
注重方法,穩妥推進。一是先易后難,總結經驗。開始蔣堂鎮選擇西楊、李塘下、平水殿、寺前、浪坦塘、上方、澤口七個土地并塊較好的村率先進行土地確權,用事實向群眾宣傳,引起群眾反響。二是一鼓作氣,全面“開花”。在試點村工作初見成效,群眾接受度等條件成熟后,在其他各村全面鋪開。三是公開公平,陽光操作。所有環節均在陽光下進行,公開公平公正。不管黨員干部還是普通群眾都毫無掩飾的暴露在陽光下,這也是土地確權頒證能否成功的關鍵,也是群眾是否滿意的關鍵。
加強督導,嚴格考核。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督導制度,實行日統計,周匯報。按照行事歷、時間表、路線圖倒逼工作進度。同時,實行紅旗競爭考核,考核結果前三名的村,分別獎勵紅旗圖標,連續落后的村追究村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并將此項工作列入2016年度各村綜合考評重要內容,確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落到實處。
學習交流,取長補短。一方面就蔣堂鎮目前遇到的問題及下一步工作開展存在的疑點難點,組織安排鎮分管領導、農經員及四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到溫嶺市石塘鎮學習交流;另一方面,組織進展慢的村到進展快的村學習經驗,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確保工作質量
嚴把資料準備關。試點工作初期,積極聯系區農林局、派出所等部門取得二輪承包、戶籍信息等有關資料,對各村農戶承包土地現狀、原承包面積及人口戶籍等信息進行詳細整理,對土地、人口信息進行登記造冊,作為工作開展的基礎性資料。
嚴把入戶核實關。依據農戶戶籍和二輪承包數據信息,走村入戶進行摸底,逐戶、逐人登記,逐項、逐地塊核實,切實做到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地塊。
嚴把指界測量關。聯村干部全程跟進,村兩委跟班作業,充分發揮村“五老人員”力量,到實地查看測量指界,做到地塊、圖標、面積無誤,配合測繪隊做好外業勘界地塊指認及勾繪工作,促進工作提速提質。
嚴把調處維穩關。對在工作推進過程中遇到的特殊問題,積極與區農林局等有關部門溝通、聯系,爭取一對一答復指導;對各村存在的土地互換、戶與戶地界糾紛等問題,充分尊重民權民意、發揮民智民力,組織核查實測,及早化解潛在的矛盾糾紛。
存在的困難與解決方式
在實際確權工作中,蔣堂鎮也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部分農戶對土地確權工作認識不清,要求重新分田的;地塊分散、田地置換、二輪承包后土地重新調整過資料保管不善等造成指界不清的;歷史遺留問題及權屬爭議多,存在人口土地矛盾問題的;外出農戶簽字委托難且委托程序不到位的;因村上土地歷史遺留等問題,村干部有畏難情緒的。
針對這些問題,蔣堂鎮采取了措施加以克服解決:1、加大土地確權政策的入戶宣傳;2、深入調查,尊重歷史,先測大塊土地的面積,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室內作業反推還原農戶承包面積、四至、空間位置的方法確權到戶;3、維護穩定,找準癥結,情理結合,平衡當事人的心態,做好備注登記;4、通過電話、傳真、快遞等形式聯系外出農戶取得書面委托書,做到程序合理,有據可查;5、要求村主職干部在土地確權工作中積極探索,敢于擔當,徹底消除“不愿改、不敢改”等畏難情緒,并對個別村書記、主任進行警示教育談話。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