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婺城“五水共治”工作的目標是全面提水質、實現“可游泳”。半年過去了,婺城重點河流水質如何?離年底可游泳的目標近了么?
“爸爸,這里的水真清!”在瑯琊鎮瑯峰山腳下,潺潺的白沙溪歡快流淌,溪里不時傳來游客歡快嬉戲的聲音。7月6日下午四點,記者來到這里時,已經有五六輛車子停在路邊。溪邊有供游客休息的石凳,還有幾名商販在銷售泳衣、救生圈等。家長們給孩子穿上救生衣,在水淺的地方游泳。年輕人帶著“跟屁蟲”,到水深一些的白沙堰堰壩那頭玩耍。到了四點半,車子越加多起來,男女老少有說有笑地走向白沙溪。其中一名游客告訴記者,他住在瑯琊鎮泉口村。他說,白沙溪經過治理后整體環境更好了。現在孩子放暑假了,只要天氣好,他每天都會帶孩子來游游泳。記者了解到,還有一些市民被白沙溪的好水吸引,帶著全家老小從市區趕過來,游覽青山綠水,放松心情。白沙溪原本水質就不錯,經過兩年多的治理,如今呈現出一派水清岸綠景美的景象。
梅溪蘇孟鐵堰可以說是去年以來金華市區游泳最火的地方。據了解,鐵堰水閘下游設計了5000多平方米的三級消力池,最淺的池子水深0.6米,面積略大的池子水深1.2米,面積最大的池子最深1.8米,為市民打造了一個天然的游泳場館。記者的朋友住在附近,他告訴記者,今年天氣剛熱起來,這里游泳的人就開始絡繹不絕了,每天傍晚路兩邊都停滿了車。
除了這些“可游泳”的河,走近過去那些讓人掩鼻皺眉、敬而遠之的“黑臭河”,也可以看到喜人的變化,人們又可以親水、近水。治水,給老百姓帶去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便利;而這些清流背后,凝結的是無數“治水人”的汗水。為了沖刺年底“可游泳”的目標,婺城區以敢打勝仗的決心和信心,以不畏艱難的實干精神,舉全區之力推進“五水共治”各項工作。26個政府性投資“五水共治”項目開工建設,完成投資3.98億元;嚴字當頭,河長制落實一抓到底;自我加壓,劣五類支流治理成效顯著;立說立行,市控排污口整治行動迅速;夙興夜寐,截污納管工程緊抓不懈;精心部署,河塘清淤成效顯著……同時,婺城區積極打造治水亮點,十里長湖“水閣上陳”、白沙溪“最美河流”、漪溪“治理樣板”、桐溪“浙中水鄉”、梅溪“天然泳場”。
從半年成果來看,婺城區金華江沈村出境斷面、金華江婺城大橋斷面上半年穩定在Ⅲ類水質,較去年同期提升了兩個水質類別(去年同期為Ⅴ類),支流Ⅲ類及以上水質斷面提升到81.67%。60個鄉鎮(街道)交接斷面上半年平均水質Ⅰ~Ⅲ類的斷面49個;Ⅳ類水質斷面8個。
讓我們聚焦具體河流:過去有名的“最差河流”桐溪如今脫胎換骨,據6月份水質監測結果顯示,桐溪幸福橋下攔水壩斷面水質已經達到II類水標準。過去因溫室甲魚養殖污染又黑又臭的盤溪和乾溪,今年上半年平均水質都達到了III類水標準。再看今年要重點消滅的幾條劣V類河流:上半年,長湖平均水質為Ⅳ類,6月份達到Ⅲ類水;通園溪平均水質為Ⅳ類;洪源溪平均水質為Ⅳ類;回溪、漪溪的污染因子濃度大幅下降。
我們欣喜地看到,隨著“五水共治”的深入推進,全區河流水質狀況不斷改善提升,達到“可游泳”標準的河流越來越多,治水“半年考”,婺城交出了一份較為滿意的答卷。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