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的雷陣雨讓金華的“燒烤”模式稍微緩解,持續一周以上的酷熱天氣終于結束。然而,今年的“三伏天”特別漫長,剛剛到了一半時間而已。雨天一過,氣溫肯定馬上回升。要想輕松度過這個夏天,沒有中暑的煩惱,還需要儲備一些預防中暑的小知識。近日,記者采訪了金華市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湯小斌,請他講解了關于酷熱天氣預防中暑、處理輕微中暑的知識。
夏天喝水加點鹽
氣溫高于體溫時,人體的散熱機制就處于暫停工作狀態,特別是南方地區,空氣中的濕度大,容易讓人感到頭暈胸悶,進而讓人中暑。老年人、嬰幼兒、戶外工作者是中暑的高危人群,人體有體溫調節功能,但老年人和嬰幼兒的調節功能弱,出現高溫時,體溫調節出現問題很容易引起中暑。小孩子長痱子是常有的事,痱子其實是人體對高溫的一個反應,嬰幼兒容易長痱子就是體溫調節能力差的表現,而成年人則少得多。戶外工作者更是夏季重度中暑的集中人群,在陽光下長時間暴曬,可能會引發熱射病等危險疾病,危及生命,每年都有被送進醫院進行搶救的案例。
湯小斌說,當氣溫高于32℃時,人們就需要做好防暑降溫的準備。老年人在晨練時,應控制運動量。在酷熱天氣,早晨六點多的溫度已經臨近30℃,晨練中高強度的運動也會容易引起中暑,運動時應在陰涼的地方。當出現胸悶、頭暈、全身乏力等癥狀時,要立刻進入室內或陰涼處,保持通風的環境,通過飲水、降溫等措施來緩解癥狀,輕度中暑時,通過這些措施也可以緩解。
夏季容易出汗,由于汗水中含有鹽分,當大量出汗時,補充水分和鹽分至關重要。普通白開水中不含或很少的鹽分和礦物質,不能滿足人體需要,這種情況下容易造成人體電解質紊亂,導致疲勞狀態、頭暈乏力,甚至會出現抽筋現象。夏季喝水應該加點鹽,至于含糖量高的飲料,并不能達到解渴的目的,不建議飲用。
空調已經是居民們夏季必備電器,一般在空調房里不容易發生中暑現象。但空調的溫度不宜調得過低,當戶外溫度與空調房里溫度相差十多度時,走出空調房,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股熱浪迎面而來,讓人產生胸悶、呼吸困難,這種情況極易中暑。湯小斌說:“無論是從健康的角度還是節能的角度,空調房的溫度應該設定在26℃~28℃。特別是嬰幼兒,在兩個溫度差非常大的環境里走動,身體適應沒有成年人那么快,反而更加危險,很容易出現中暑狀況。”
服用藿香正氣水等藥物還沒緩解中暑,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湯小斌在人民醫院當了五年多的急診科主任,每到夏季的時候,總會有重度中暑的病人被送進來搶救。湯小斌說:“送到急診室的都已經中暑非常嚴重,主要是熱射病、熱痙攣等病例,需要馬上進行搶救。”前段時間的高溫天氣,人民醫院急診室就接收了一名熱射病病人。該病人是一名戶外工人,發生熱射病后,被工友送到醫院搶救。到醫院時,病人已經處于高熱、譫妄狀態,神志不清,胡言亂語。湯小斌接到病人后,迅速給病人進行降溫。“要在最短時間內把體溫降到38℃,通過輸入冰鹽水、戴冰帽、墊冰毯等措施,經過90多分鐘的降溫處理,病人體溫順利降了下來。”湯小斌說,“降溫以后,再進行糾正人體的電解質平衡,觀察是否存在橫紋肌溶解的癥狀。”當人體體溫達到42℃時,蛋白質就開始凝固,對于熱射病等重度中暑的病人,降溫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橫紋肌溶解是一個病理過程,在發生熱射病時,會出現大面積的橫紋肌溶解,從而危及病人生命。湯小斌說,重度中暑是一項非常嚴重的疾病,到達熱射病的程度,死亡率相當高。許多搶救回來的病人也會存在器官殘疾,留下后遺癥。這是個不可逆轉的過程。
除了長時間在戶外工作的勞動者,一般人發生重度中暑的機會不多,大都是輕度中暑。當出現輕度中暑時,應及時到陰涼地方,改善通風。同時服用藿香正氣水、人丹等中成藥。在高溫天氣,可以提前服用這類中成藥,起到預防作用。中暑是一個逐步加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特別明顯的癥狀,普通人判斷中暑程度有很大的難度。湯小斌說:“頭暈、乏力等都是中暑常見癥狀,當中暑患者進行簡單處理后,中暑現象還沒有得到有效緩解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就診。中暑會引發其他一些疾病,特別是中老年人,經過大量出汗后,血液的粘滯度增加,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等器質性疾病。”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