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跆拳道,想必大家一定也都不陌生吧,這不僅是一種很好的防身術,還可以充分鍛煉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很多人都聽過跆拳道,但是真正了解的卻并不是很多。日前,記者來到位于金華市體育館的奧林跆拳道館,采訪了館長兼總教練李慶菊,聽她講述學習跆拳道的益處。
跆拳道是生活的一部分
李慶菊畢業于河南省嵩山少林寺塔溝武術學院,現任金華奧臨跆拳道館館長、總教練。1997年、1998年榮獲河南省競標賽第二名;1999年至今一直執教跆拳道,所帶學生獲得多個省前三名;2007年獲得浙江省大眾跆拳道教練證書、優秀裁判員,在2007~2012年間曾多次執裁浙江省專業、大眾跆拳道的各類比賽。
說起跆拳道,李慶菊告訴記者,自己從14歲開始學習跆拳道,跆拳道已經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了。1995年,李慶菊13歲時,因為體育成績較好,考上了湖北荊門的市體校,但家里人卻認為學體育還不如學武術呢,既能強身健體還能學到一些特長,因此,李慶菊便前往河南省嵩山少林寺塔溝武術學院學習武術。
1996年,跆拳道涌向了中國并開始風靡起來,李慶菊也成為了國內第二批學習跆拳道的學生。回憶起在武術學院的學習生涯,李慶菊則表示是喜歡給了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每天起床后就開始練基本功,一天要練上8個小時,腿法、實戰通通一起練。”李慶菊說,“在學校一年才能回一次家,還好父母會經常來看我。”
學習一年武術后轉向學習跆拳道,僅僅過了四個月,李慶菊就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個獎項:在河南省跆拳道錦標賽中獲得個人二等獎。“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也同時讓我感受到了付出的努力總會有回報。”李慶菊說,跆拳道比賽的時候是分公斤級的,不像現在,比賽的選手在體重上可以浮動半公斤左右,當時參加多少公斤級就不能超。
“每次比賽前稱體重是最擔心的時候。”李慶菊回憶道,“為了讓自己的體重控制在范圍內,比賽前的一個月教練就開始讓我們不吃東西,20天之內我就瘦了6斤。”訓練期間,李慶菊還和同學們跑步到了距離800米的面館,幾個人分吃一碗面都吃得津津有味。“實在是太久沒有吃東西了,甚至于路上看到柿子樹,聞著柿子的味道都覺得很香甜。”
除了賽前的訓練,平時教練還會讓學生們爬山,掐著秒表算時間,沒有達到標準就“打屁股”。“有一次早上出操跑步,教練對我的要求是沖刺第一名,里面除了跟我年紀相仿的學生,還有比我年紀大的,最后拼命跑了第二名,沒想到還是被教練打屁股了,打了10棍。”說起訓練的時光,李慶菊滿滿都是回憶。
1998年,李慶菊被青海省隊挑走集中訓練,之后又被西安體院選中,但都因為家庭條件的原因沒有堅持下去。一直到李慶菊嫁到金華,為了延續自己的愛好,去年她在金華市體育館創辦了跆拳道館,并兼任了教練。
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
在李慶菊的跆拳道館,現如今已有160余名的學生、4個教練,學員年齡最小的是4歲,最大的也有40多歲,李慶菊告訴記者,學習跆拳道不光是強身健體,還能學習其精神:“跆拳道最重要的就是禮儀,我們這的孩子在到訓練館的時候首先要和教練員敬禮問好,進入館內要立正向國旗敬禮,5歲以上的孩子都必須自己更換訓練服裝,這就是禮義廉恥精神,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在訓練中,可以鍛煉孩子的反映能力、語言能力、協調能力、判斷能力、思考能力等。現實生活中,可能沒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讓孩子提前體驗到失敗、挫折,但在練習中,可以提前教會孩子去面對現實中的困難,并學會去克服困難,這也是跆拳道的忍耐克己和百折不屈精神。
有人可能覺得跆拳道踢踢打打,對抗激烈,只適合青少年和成人練習。其實不然,經過實踐,有專家表示,讓幼兒練習跆拳道好處很多。“跆拳道的健體作用不言而喻。其動作中的各種踢腿、手臂的上格、下截、拉伸等動作,可使幼兒的肌肉和力量得到增強,肌腱、韌帶、肌肉的彈性得以提高,從而增強幼兒的體力和柔韌性。”李慶菊說,“許多家長就是抱著強身健體的目的讓孩子來學習的。”
正值暑假,學生和幼兒占了學員很大的比例。15歲的郭迦欣是一名剛中考完的學生,她羞澀地告訴記者:“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鍛煉,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羨慕許多愛好武術的人,覺得他們很強,想讓自己也變得更強。”除此之外,女生在暑假學習跆拳道的人開始增多,也是因為家長希望女生能有自保能力。“所以我們下課時還會教給女生一些基本的防身術。”李慶菊說。
觸屏時代,孩子們寧愿在家玩ipad,也不愿意走出家門尋找歡樂。作為監管孩子的家長,包括老師都要想辦法讓孩子少接觸電子游戲,讓孩子融入到集體運動中,充分挖掘孩子的運動天賦,讓習慣窩在家里的“宅娃”們通過運動回歸自然。李慶菊表示,跆拳道就是一種“體驗式學習”,讓孩子們放下手機,和同齡人一起拳打腳踢,讓孩子們通過跆拳道學會在團隊中合作,更好地融入集體。一群同齡的小朋友因為共同愛好,在這個溫暖的家庭中,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
“跆拳道還可以有啟智、育心、知禮的效果,訓練中的動作利于發展幼兒的空間轉換、形體感知等右腦功能,提高了形象思維和創造力,讓孩子們學會主動想辦法克服困難、鍛煉意志。其次,通過師幼間的互敬、活動時的敬禮儀式、幼兒間的相互禮讓等,讓孩子們能夠知禮。”李慶菊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