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工作部署,用好用足各級政府部門出臺的相關優惠政策,結合婺城“做優老城區、做強新城區,做美大郊區”的功能定位和區域經濟發展實際,進一步發揮市場監管職能,近日,金華市婺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出臺促進經濟穩健發展十大舉措,推進我區經濟平穩向好發展。為此,區委書記王健作重要批示:“市場監管‘兩學一做’有成效、做得好,值得各地各部門學習!
1
擴大全城通辦范圍,增加“企業注冊通”網點,簡化市場主體退出程序。
在“全城通辦”“五證合一”“一證一碼”等注冊登記改革基礎上,支持市級權限兩級通辦、縣級權限全區通辦,逐步理順條塊關系和操作流程,實現全城聯動,綜合受理,方便企業就近辦理各類登記事項。啟動“互聯網+”政務改革,實現政銀合作,將銀行貴賓服務納入“企業注冊通”工作合作網絡中,首批新增6個銀行服務網點,為新設企業提供免費代理證照服務,實現工商登記、公章刻制、銀行開戶等全流程服務,辦結時間從7個工作日縮短至3個工作日。允許未開業或無債權債務且無異常經營狀況的企業,通過簡易程序“退市”,辦理環節由原來8個減少至2~3個,幫助誠信創業者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
2
推行園區“創客服務全程通”全覆蓋,開通多項便民服務功能。
在全區所有電商園區設立“創客服務全程通”工作站,為園區企業辦理涉及市場監管業務的全部事項。組建“創客通服務團”,實行駐點值班、錯時預約、優先培育、三員會商等服務機制,按轄區和業務職能對接本地“創客”需求,建立“網商”、“微商”、“創客”微信群,及時為“創客”答疑解惑。
3
加大企業培育力度,拓寬資本運作、融資渠道。
建立小微企業重點培育庫,強化小微企業上規模培育。圍繞法律法規、建賬建證、知識產權、投資融資、資產管理、金融產品、支付結算等方面,有計劃地組織小微企業專場培訓,重點培育一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優秀代表,大力培養科技型小微企業。支持債轉股,支持公司以正常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債權以及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確認的債權、破產重整期間列入經人民法院批準重整計劃的債權等轉為公司股權,減輕債務負擔,提高盈利能力,優化行業布局和資產結構。指導商標所屬企業申報馳、著名商標,提高商標專用權融資額度。動產抵押登記、股權質押登記當場辦理。
4
順應民宿“個性化”需求,扶持特色小鎮發展。
完善古村落旅游“家+”模式登記規范,允許農民按照《金華市放寬企業(經營場所)登記條件的實施細則》以宅基地房屋作為經營場所,自營或出租給他人從事“民宿”、“農家樂”等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經營活動;允許申請人自主選擇登記為企業或個體工商戶,允許企業名稱中使用“民宿”作為行業用語,允許經營范圍按照“先照后證”政策并參照行業習慣使用“民宿服務”作為經營范圍。大力培育扶持特色小鎮發展,鼓勵特色小鎮內企業名稱中使用xx小鎮字樣,入駐企業申請冠取省名的,注冊資本金從1000萬元降低至500萬元。在特色小鎮、創業園(基地)、文化產業園、青創工場等創業集群區域,允許“一室多照”、“工位號”登記注冊。
5
引領特色餐飲示范街區創建,打造“標準化”美食。
引導餐飲企業在學校、特色街區、旅游點等地規范化經營,打造“浙師大校園餐飲示范一條街”和“煲莊特色一條街”,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小吃、食街排檔等品質化金華特色美食。實施餐飲單位量化等級制度,推廣陽光廚房、“4D管理”,全面提升全區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水平,提高餐飲企業知名度、增強品牌效應、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婺城老城區旅游、休閑、文化、娛樂的功能定位,打造特色餐飲服務“金名片”,聚旺人氣財氣,帶動經濟發展。
6
規范傳統特色食品行業發展,培養“規;逼髽I。
進一步規范食品小作坊許可審批流程,加快火腿、黃酒、酥餅等婺城傳統經典產業以及佛手深加工等婺城特色產業的升級改造、推陳出新,賦予傳統特色食品行業新的發展活力。加強業務指導和業務培訓,促進生產經營業主利用現有條件,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完成標準化改造提升,為傳統特色食品企業創牌爭取更加優惠的政策。選擇口碑良好的傳統特色食品企業給予重點扶持,推動規模化轉型升級發展,幫助做大做強。
7
實施“品牌興企”計劃,賦予企業更多無形資產。
支持和鼓勵婺城企業創牌,充分發揮省市著名商標、守重企業公示、信用示范企業、知名商號的培育認定職能,力求賦予婺城企業更多無形資產。建立培育機制,結合“商標質押百億融資行動”,指導企業用好用足申報馳、著名商標優惠政策。加強與上級部門對接,將符合商標認定放寬條件的自主創新型科技企業、經營模式創新型企業、現代農業種植養殖業骨干企業列入培育庫。對列入市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的自主創新型科技企業年銷售標準從3000萬以上降低到800萬元以上、經營模式創新型企業年銷售標準從1500萬以上降低到300萬元以上、現代農業種植養殖業骨干企業年銷售標準從300萬以上降低到200萬元以上。對省級專利示范企業、省高新技術企業、浙商回歸企業、“個轉企”企業的商標的銷售指標標準在原基礎上下浮50%。加大扶持力度,在浙江省著名商標推薦中,結合婺城區位優勢,加大對老字號企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等新興優質企業的推薦,重點扶持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現代新興產業商標,促進經濟加快轉型升級。在市著名商標培育中,對信息網絡經濟、健康生物醫藥、休閑旅游服務、文化影視時尚、高端裝備制造等五大重點產業產品和行業領先的商標加大扶持力度。落實激勵機制,對獲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著名商標等企業按有關政策分別給予120萬、30萬以及5萬元獎勵。
8
突出“政策托底”優勢,推動“有形市場”規范有序。
對符合審批條件的室內無證市場給予幫助協調辦證,引導轉型升級。鼓勵有證市場爭創放心市場、美麗鄉村農貿市場、智慧市場,并積極爭取相關的政府配套扶持資金。加快推動市場規范轉型升級,推進加快現代化、標準化、精品化的市場體系建設。做強江北商圈,做美社區鄉鎮“農改超”、做實民生工程“放心市場”、做亮失業工人之家“江北夜市”,做優古婺名流“古子城收藏品市場”。全力規范市場秩序、提高經營服務質量,提升市場及周邊旅游休閑街區整體形象。強化主體責任,推行“駐場制”、“錯時制”監管,全面覆蓋“四化三站”消費者維權聯絡站,強化市場內信用體系建設,提升市場口碑和行業競爭力。
9
突出專業優勢,設立幫扶“綠色通道”。
完善預約登記制度,根據分類幫扶、專人對接的原則,對政府重點引進的企業項目、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大學生創業、個轉企、企業集團登記、企業上市培育、困難企業解困以及其他特殊主體根據服務需求設立幫扶“綠色通道”,落實專人對接打包服務,提供開業指導、政策咨詢、跟蹤指導、排憂解難、企業增效等“一條龍”優質、便捷的創業服務,實行上門服務、快速審批,確保重點、特色項目更好更快的落戶婺城。繼續發揚窗口“白加黑”“五加二”工作精神,進一步拓展服務時間和空間。
10
成立業務“智庫團”,服務企業創業創新。
成立食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網絡經濟監管專業化業務“智庫團”,對外公布“智庫團”成員聯系方式、專業特長,發揮專業技術優勢,開展“一對一量體式”服務,為企業提供深入、專業、精準的政策、技術咨詢,提高企業對政策的知曉度和享用度,服務市場主體創業創新需求。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