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金華市基層防汛體系標準化建設現場會在婺城區長山鄉召開,各縣市區水務局、防汛辦有關團隊現場參觀了長山鄉桐溪村基層防汛體系標準化建設成果,實地查看了村避災安置中心、人員轉移告示牌、桐溪警戒水位標志、物資倉庫、雨量筒和防汛資料。
據悉,桐溪村位于長山鄉南部,常住人口107戶,共309人,村子被桐溪環繞,村內有3座山塘,發生山洪時村南部地勢較低區域易受淹。進行基層防汛體系標準化建設后,桐溪村配備了預警雨量筒、水位尺等水雨情監測設備,編制了相關應急預案,畫出了轉移路線圖,成立了防汛工作小組,出臺了管理制度,將防汛物資儲備記錄在冊。近年來,長山鄉基層防汛體系發揮了較大作用。今年“6·29”大暴雨中,長山鄉降雨量達到160毫米,但未出現一例人身傷亡事件。
長山鄉桐溪村基層防汛體系標準化建設是全市防汛建設示范點,也是婺城全域推進基層防汛體系建設再提升的一個起點。
全面覆蓋扎實完成體系規范化建設
近年來,婺城區大力推進基層防汛體系建設,基層防災減災能力得到明顯提升,在防御2011和2014年流域性大洪水和今年“6.29”暴雨中成效顯著,實現連續5年零傷亡。
過去幾年中,婺城區通過建立組織責任、應急預案、監測預警、安全避險、應急救援、宣傳培訓、運行保障七大體系,基本做到“全覆蓋、無空白、無盲點、無死角”,全面提升婺城區防汛防臺能力。
婺城區層層落實防汛責任人,建立并及時更新水庫、山塘、重要堤防、山洪地質災害預警、危房等基層責任人數據庫;編制、修編1個區級、19個鄉級、427個村級防汛防旱預案;建立61處水雨情遙測站點和區、鄉兩級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實時采集水雨情數據并及時向所在區域責任人發送短信預警或電話預警;建立區級和鄉級視頻會商系統,實現遠程指揮防汛搶險救災工作;投入230萬元建立3個區級、19個鄉級、427個村級覆蓋全區的防汛物資倉庫,儲備充足防汛物資;設立區、鄉、村三級避災安置中心(點);落實搶險組織和隊伍,包括130人的區級搶險隊伍和各鄉(鎮、街道)、防汛重點村的防汛搶險隊伍,積極夯實制度、技術、搶險救援等方面的保障。
著力提升積極開展體系標準化建設
今年,根據省、市防指要求,婺城區著力實施基層防汛體系標準化建設,提升基層防災減災能力。
汛前,婺城區完善防汛責任組織體系,實行定格、定人、定責監管,做到分片包干,重要崗位實行AB崗制,確保責任到人,并將責任人名單在媒體上公告;并于7月15日舉辦基層防汛業務培訓班,對全區608名基層防汛責任人進行培訓;于7月18日和20日,分別在塔石鄉和沙畈鄉開展小流域山洪災害演練。
作為示范點,長山鄉政府在婺城區防辦的指導下,按照鄉(鎮、街道)“十個有”、“六個要”,防汛任務較重的村(社區)“十個一”、“五個有”標準,全面推開基層防汛體系標準化建設,制作河流、水庫山塘、堤防、防汛重點村等要素齊全、符合標準的防汛要素分布圖;設置村級宣傳欄,內容包括轉移路線圖和防汛避險須知,明確危險區、人員轉移路線和轉移責任人等;細化網格責任人,在水庫、山塘、堤防、山洪預警等基層防汛責任人基礎上,增加避災中心(點)、危房、事業單位、企業等網格責任人;編寫更為簡明實用的防汛預案,通過宣傳和演練,提高預案可操作性;配備簡易預警雨量筒,沿江村莊在河道醒目位置標注警戒和危急水位;補充鄉鎮級和村級防汛物資,規范物資倉庫,并確保搶險時能及時調用;完善鄉級山洪災害預警平臺;每年舉辦全區基層防汛責任人業務培訓,并指導各鄉(鎮、街道)積極開展培訓;建立一處容量不少于100人的鄉級避災中心,和容量不少于50人的村級避災點。
目前,金華市各縣(市、區)正以長山鄉為模板,全面推開基層防汛體系標準化建設。婺城區將大力推進全域基層防汛體系標準化建設,預計年底前完成,其中重點村在10月15日汛期結束前完成。
實戰檢驗
凸顯體系建設成效
基層防汛體系建設有效提高了婺城區的防災避災能力,在防汛防臺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洪澇災害損失。
以今年6.29洪災為例,基層防汛體系成效顯著。鄉、村兩級防汛職責明確,責任人盡心履職,迅速進崗到位,第一時間組織人員轉移,開展防汛避災搶險工作;區監測預警平臺發送水雨情預警短信11718條,傳真300余份次,為防汛搶險救災工作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受災區域各鄉、村都利用防汛物資組織搶險自救,臨時筑堤、封堵缺口,為實現“鄉自為戰、村自為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搶險救災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歷年組織和觀摩的防汛演練,增強了預案的可操作性,提高了基層防汛責任人的應急處置能力,防汛搶險救災工作井然有序,行之有效。據統計,6.29洪災中婺城區倒塌房屋224間,轉移人口1549人,減少人員傷亡39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