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小巷,身穿紅馬甲,佩戴紅袖章,手拿電筒的志愿者們分三路仔細巡查轄區的各個角落,重點排查沿途的治安隱患和大街小巷存在的安全、消防隱患;郭力垅水庫附近,白龍橋鎮專業消防護林隊正步入森林隱秘處,仔細察覺每一處可能發生的火災;在白龍橋集鎮上,可以看到由民警和民兵組成的巡邏小組精神抖擻巡邏執勤的矯健身姿......連日來,白龍橋鎮聯合多方力量,打響安全巡查攻堅戰,共同助力平安婺城。
專業消防護林隊保衛森林消防安全
8月28日上午,市林業局局長朱飛,婺城區副區長張璞來到白龍橋鎮郭力垅水庫檢查森林安全消防工作,并現場觀看了白龍橋鎮專業消防護林隊的消防應急演練。
現場,鎮專業消防護林隊40余人親自上陣參與了滅火實戰演練。在消防官兵的統一指揮下,按照森林火情接警處置、撲火隊伍編組、火場地形分析、團隊協同作戰、撲滅明火、清理余火、撤離火場流程進行演練。整個演習過程歷時1個小時,演習取得了預期效果。
郭力垅水庫,是白龍橋鎮森林消防隊關注的重中之重。這些地方的火災通常是因為游人隨意丟棄煙頭,或野炊燒烤引發的。自2014年以來,白龍橋鎮成立專業消防護林隊,并定期開展消防培訓和演練,并開展嚴密巡查,不斷增強護林隊員的專業技能,進一步優化了專業森林消防隊伍。經過專業訓練的他們,維護著白龍橋鎮郭力垅水庫附近的森林安全,兩年來防止了各類火災事故的發生。
此外,白龍橋鎮還廣泛宣傳教育群眾,提高群眾意識,積極利用單位、社區、農村的宣傳欄、廣播站等宣傳陣地,以及廣播、報紙、電視、網絡、短信等媒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防火宣傳,切實提高群眾消防安全意識。
“1+5”軍警聯動在集鎮布下安全防護網
“晚上要注意安全,進出要關好門窗!”、“暫住證辦了嗎?房間滅火器能正常使用嗎?”、“來網吧上網的人員是否都有用身份證登記?”……
這陣子在白龍橋,你是不是經常聽到這樣的問話,而對方正是一群拿著手電筒、身穿迷彩服的人員。別慌,那是白龍橋鎮的軍警聯動巡邏隊出動了。
連日來,白龍橋鎮黨委政府貫徹落實市、區委相關工作精神,聯合白龍橋派出所,成立軍警“1+5”平安巡邏隊,每組小隊由1名民警作為業務指導員,5名民兵應急分隊成員作為巡邏隊隊員,對白龍橋鎮轄區內重點場所進行集中巡查,每個村(社區)都將開展不少于4次的巡查。巡邏隊員們走村入戶,仔細檢查轄區內的消防安全設施,出租房、網吧等重點場所,全民聯動保障一方平安。
軍警聯動,志愿者協作,社會管理方式上的創新也是白龍橋鎮平安建設的又一亮點。
8月27日晚8點,軍警聯合白龍橋鎮各村(社區)黨員志愿者隊伍打著手電筒,針對安全隱患等進行著重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及時處理,點亮了白龍橋鎮52個村、4個社區的“平安燈”。這一舉措維護了居民的財產安全,贏得了居民的稱贊。經常有居民笑著對走在路邊的志愿者們說:你們每天這樣巡著,以后家里都不用關門了。看著居民燦爛的笑容,得到居民一句又一句肯定的話,志愿者們的心里也像被抹了蜜一樣的甜。志愿者們紛紛表示:我們是平安志愿者,巡邏保平安,能在工作之余繼續發揮自己的作用,為社會建設獻一份。基于此,白龍橋鎮與白龍橋派出所的聯系更加緊密,鎮治安巡邏人員有了官兵和民警的依托,執勤護衛更踏實放心了。
各類活動場所開展消防安全檢查
“以前我或多或少要擔心廟里的火災隱患,特別是看戲的老年人又多,萬一出現情況真是不可想象。”作為一名資深的老戲迷,白龍橋鎮老梁一年到頭“幾乎都在趕廟看戲中度過”,這讓他對一些廟宇的狀況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不過現在我去看戲時發現,廟里的火災隱患明顯少了很多。”老梁眼里的變化,得益于白龍橋鎮探索的民間信仰活動場所消防安全分類監管工作。
這些天,無論清晨還是深夜,白龍橋鎮干部們分組深入各村、社區寺廟、基督教堂等宗教、民間信仰活動場所開展消防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為真正有效地把民間信仰活動場所管起來,白龍橋鎮針對民間信仰活動場所數量多、消防安全隱患多的現狀,在做好登記編號管理工作的同時,也在全省率先探索了民間信仰活動場所消防安全委托監管的新模式,通過與片區負責人簽訂協議書,落實相關監管協議。
白龍橋鎮有14處宗教、民間信仰活動場所,結合這些活動場所特點,白龍橋鎮展開部署工作,設置督查內容,對重點地區進行細致的安全檢查,查找安全隱患,提出整改措施。
現場,鎮干部與村委一同重點對場所消防設施、器材是否完好,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暢通,火源電源管理是否規范等進行了檢查。對檢查發現的火災隱患和消防違規行為立即發放整改通知書并限期整改。同時分發各類消防安全、安全生產宣傳資料手冊,為場所負責人講解日常消防知識和消防器材使用方法等。每檢查一處,白龍橋鎮干部還為民間信仰活動場所安裝上了指示牌,為該領域場所裝上了“安全閥”。在牌子上,所有場所片區的名稱、負責人信息以及對消防安全檢查等情況,可以說是一目了然。
“紅袖章”志愿者隊伍點亮集鎮“平安燈”
每到傍晚農閑和趕集之時,在白龍橋鎮的大街小巷就會出現這樣的一支隊伍,他們佩戴紅袖章,手拿著喇叭和宣傳手冊在轄區內來回巡邏。村里的每一個角落都會有他們留下的腳印,他們是由白龍橋鎮機關干部和支部黨員及村民小組長組成的“紅袖章”志愿者巡邏隊。
“村民朋友們請注意,請大家在外出時關好門窗,注意防盜,不要將物品置放在外面,出行要注意安全”一句簡短而溫馨的提示,卻一遍遍從村里的一個角落回蕩到另一個角落,自8月20日以來,白龍橋鎮黨委政府動員全鎮52個行政村成立了“紅袖章”志愿者巡邏隊,“紅袖章”巡邏隊利用閑暇時間深入村組、農戶宣傳平安創建、反邪教、安全生產等知識,提高了農民自身防范意識。
“紅袖章”巡邏隊的巡邏工作不搞固定模式,在方式、巡邏路線等方面不限制,都是通過巡邏員自發的行為,帶上紅袖章,采取一種“散步”的形式開展巡邏,在下地勞動、聊天、散步的時候都是巡邏。此外,還有不少巡邏員為中老年人,在群眾中威信高,大家還可以發揮調解員、信息員的作用,多方位、多角度的為村里的安定盡一份力。“紅袖章”義務巡邏隊作為治安防控力量的有效補充,進一步夯實了農村治安防范工作基礎。
這種充分調動廣大黨員、群眾積極主動的參與平安創建的模式,不僅可以提升新時期黨員自身素質,樹立良好形象,還能對鞏固平安創建成果,全面提升群眾對“平安婺城”創建的知曉度、社會綜合治理和政法工作的滿意率,對于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最美夕陽紅巾幗“紅袖標”發揮余熱
每天早上6點鐘,尹秋琴老人就起床了,先是與一幫老人鍛煉身體,做保健操,吃過晚飯后大約晚上7點,便開始了巡邏工作。別看她今年已經64歲了,可自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之后,她就沒有閑過,這不,玉龍社區成立了“紅袖標黨員志愿者治安巡邏隊伍”,她又成為一名“紅袖標”巡邏員,每天上午兩小時,晚上兩小時,風雨無阻。
尹秋琴20多年的工作經歷讓她養成了“愛管閑事”的習慣。小區路燈壞了她要管、小孩子踩踏花草她要管、樓道里隨意扔垃圾她要管、鄰居吵架拌嘴她要管,反正只要是她看到的影響小區安定和諧的事情她都要管上一管。
老人雖身形瘦削,做事可一點都不含糊,遇到那些在小區亂晃蕩的“陌生面孔”,總是上去問個究竟,是來找人的,還是怎么回事?有可疑的主兒馬上向物業保安報告。時間一長,小偷都不敢來了,怕落到這個“愛管閑事”的老人手上。說起自己管的這些“閑事”,尹秋琴老人笑笑說:“能為大伙做點事,是我最大的心愿。”如今,在白龍橋鎮像尹秋琴這樣“愛管閑事”的老人還有十幾個,他們最大的已經70度歲,平均年齡也有60歲。
入黨40多年的黨員鄭繼田在8月15日開黨員會議的那天得知鄭崗山村成立志愿者隊伍,便馬上報名參加了。他笑著告訴記者:“我們做黨員的要起帶頭作用,為治安貢獻一份力,通過這樣巡邏的方式我們蠻開心的,保護好大家的安全我們也很開心。”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