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鏈”危機四伏,在政府部門的傾力幫扶下,浙江采云間茶業有限公司積極應對風險,有效化解危機。企業當家人潘金土說,盡管“兩鏈”危機來勢洶洶,但有了政府雪中送炭、員工同舟共濟,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坡坎、涉不過去的險灘——
海外學子在采云間萬畝茶園體驗茶文化
核心提示
國際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要素資源瓶頸制約凸顯……在嚴峻復雜的經濟大環境下,企業日子普遍不好過。尤其是一部分中小型實體企業因宏觀經濟及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導致資金鏈斷裂,隨之而來的是銀行抽資壓貸,“兩鏈”風險讓企業險象環生,面臨破產倒閉危機。
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實體興,則經濟興。一年多來,市、區政府及相關部門將“兩鏈”風險化解,作為振興實體經濟、推進轉型升級的抓手,積極妥善應對,多措并舉防范處置,成功幫助采云間、晟豐包裝等多家企業走出困境,為中小企業“兩鏈”風險化解提供了范例和經驗。
初秋的上午,陽光從潘金土辦公室的窗戶外投射進來,讓室內增添縷縷溫馨。令人欣慰的是,他掌舵的浙江采云間茶業有限公司,歷經近兩年的重振旗鼓,已漸漸從“兩鏈”危機中挺了過來。
總部位于婺城新城區臨江工業園區的采云間,成立至今已有25年的歷史。一直以來,企業秉持“好茶從種植開始”的理念,專注綠茶主業,是我國最早開發有機茶的企業,建成了國內首個“聯合國有機綠茶生產與貿易與示范基地”,采云間茶園被國際五大茶行業組織認定為“中國最佳茶園”,董事長潘金土更是被業界譽為“中國有機茶第一人”。
近年來,采云間更是以歐盟標準作為企業食品安全內控標準,率先在國內推出了符合歐盟安全標準的綠茶,產品遠銷歐盟、美國、日本、俄羅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高達三千多噸,成為金華茶產業的佼佼者。
然而時勢瞬息萬變,危機讓人猝不及防。過去一年多來,受“兩鏈”風險波及,再加之前些年茶園大規模改造、廠房設施更新改造及營業網點布局建設,企業雖然是大了起來,但巨大的投入也直接導致公司資金鏈吃緊。在這緊急關頭,市、區兩級政府高度重視,立即責成相關部門組成解困幫扶工作小組,并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協調相關難題,避免因“兩鏈風險”而危及企業正常發展。
期間,市、區主要領導多次到采云間調研指導,為企業出謀劃策,協調化解危機。婺城新城區主要領導更是三番五次參與協調和指導工作,主動上門幫助做債權人的思想工作,加速了企業重整計劃的實施。
在政府解困幫扶工作小組的指導幫助下,采云間與相關債權人協商后提出了通過債權轉股權進行企業重整的解困方案。去年7月,采云間正式完成工商變更登記,重整工作取得成功。得益于市、區兩級政府及各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采云間力挽狂瀾于既倒,避免了“兩鏈”風險導致破產的厄運。
重整成功的采云間,正在逐漸恢復元氣。在市、區兩級政府的關心與支持下,公司全體股東與管理團隊共同努力,采云間生產經營得到了快速恢復,外貿業務穩步增長,內銷業務重新啟動,各項業績持續轉好,企業運營邁入了健康發展的通道。
作為采云間的當家人,潘金土也漸漸擺脫了那段艱難歲月,可以忙里偷閑坐在辦公室喝杯自己親手泡制的功夫茶,袒露一年來應對“兩鏈“危機的心路歷程。
做實業要求“強”
對采云間來說,這兩年可謂是最難熬的一年。
提起“兩鏈”風險,潘金土至今心有余悸。由于為兩家企業貸款提供擔保,期間被擔保單位經營出現困難并產生了貸款逾期,牽涉到采云間的正常信貸,導致公司當年的貸款驟減了4000多萬元,后續由于被擔保單位資金情況進一步惡化,直接讓采云間陷入“兩鏈危機”。對于一家正常運轉的實體企業來說,突然之間缺少了這么大的現金流,就像一個人突然大量失血,很快就難以支撐了。
受此影響,采云間正常轉貸及進出口各項業務都無法開展,企業經營逐漸萎縮。潘金土說,這一切都是由于我們沒有審慎評估而草率進入互保圈子,就是企業之間“你為我擔保,我為你擔保”,當對方還不上時就要承擔還款連帶責任。
事實上,在婺城乃至金華,企業之間互保較為普遍,還有許多企業采用聯保,就是三家或三家以上企業自愿組成擔保聯合體,所有成員都要為其中任何一家的貸款承擔連帶責任。因為互保,那一陣子賽神實業、邁特爾等企業都陷入“兩鏈”危機,很快就運轉不動了,轉眼就面臨倒閉。
入駐婺城以來,采云間一路走來發展壯大,可以說是順風順水,誰想到一場“兩鏈”危機險些就把企業拖垮了,想想都讓人后怕。潘金土說,回頭看,教訓是深刻的。做實業的,任何時候都不能過度依賴銀行貸款,不能盲目隨性,一定要在“強”字上做文章,而不是一味追求“大”。
不得不說的是,在當下,讓企業經營者感同身受的是:做實體太不容易了,利潤薄得像刀片,一年到頭辛苦下來,甚至還要虧本。他們呼吁政府部門和銀行等金融機構,再給實業多一點點扶持,多一點點關愛,讓他們在發展實體經濟的路上走得輕松些。
重振雄風翹首可待
多年來,采云間積淀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但一直受困于資金的限制,未能實現更大的發展。為破解發展資金的瓶頸制約,潘金土多次赴北上廣等地推介采云間,聯絡投資商,渴望獲得投資資本的垂青。與此同時,全力做好采云間茶業新三板啟動工作,通過積極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讓采云間強筋壯骨、走出低迷。
今年上半年,來自北京的專業創投公司—盈科投資、北大燕園創投由主要負責人帶隊到采云間考察。期間,他們對企業的債務、資產狀況和工廠做了全面的了解。潘金土說,通過考察,投資方對采云間的發展潛力抱有極大的信心,看好有機茶行業前景以及采云間在品牌、營銷、品質、品控及外貿渠道等方面多年積累。畢竟,采云間在茶產業摸爬滾打了25年,一些獨到的經驗和做法走在行業前沿,是其他同類企業所難以企及的,核心競爭力優勢就顯現出來。
經過多次協商,前不久,盈科投資、北大燕園創投負責人在婺城共同宣布,將攜手采云間茶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三方在現場簽署了投資意向書,盈科投資、北大燕園創投首期投資已經達成,后續還將進一步追加投資,此舉將幫助采云間打開更為廣闊的國際國內市場。
事實上,盈科投資、北大燕園創投關注采云間茶業已頗有時日,認為采云間綠茶系列產品具有品質、生態、品牌、渠道等諸多優勢,發展潛力大。此次聯姻,是經過全面調查后理性的投資選擇,必將實現多贏的格局,推動采云間取得突破發展。
利好不斷傳來。繼今年7月順利通過全國“三同”企業審核,成為金華首家入駐“出口食品三同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企業后,近日,采云間又被推薦申報全國出口食品“三同”示范企業,這是國家質檢部門對企業堅持“歐盟標準”理念的認可,也是對其多年來始終推行品質優先、出口內銷同質同線同標做法的認可,對今后企業發展必將帶來深遠的影響。隨著投資機構的入駐和全國“三同”標準示范企業的申報,一個個好消息讓員工和投資者信心倍增,企業復興翹首可待。
對話
投資決策要理性
記者:前些年,采云間因為卷入互保漩渦而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在你看來,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潘金土:辦實業做產業,一定要按經濟規律辦事。當前,經濟形勢并不明朗,要把經濟動向和走勢分析透徹,要理性投資決策,不能盲目跟風,更不能好高騖遠。總之,企業有多大實力就辦多大事,不能超越自身實力的范圍,否則,就要受到經濟規律的反作用。
記者:如今,隨著企業重整的成功,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在這一年的苦旅當中,能不能找到一點高興的事兒?
潘金土:危機時刻,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最令我欣慰的是,當我們身臨險境時,政府、合作伙伴、投資者給了我們巨大的鼓舞和實際的支持,想法設法幫助我們渡過難關、化解“兩鏈”危機,這極大地增強了企業的發展信心,讓我們在較短時間內走出低谷。
在此,特別感謝公司管理層和員工,在采云間最艱難、最難熬的關頭,始終不離不棄,和企業共同進退,這種忠誠度、認同感和事業心非常令我感動。如此可愛可敬的員工,也給了我百倍信心:采云間一定要雄起,也一定能雄起。
記者:隨著經營業績的持續好轉,采云間將迎來新的復興之旅。接下來,你最期待的是什么?
潘金土:就像一個人,病痛過,才會珍惜健康;經營企業也一樣,摔倒過,才會懂得穩健。現在,我最大的期盼是,希望公司全體管理層和員工能夠不忘初心,凝心聚力,共克時艱,攜手共助采云間在復興道路上走得更遠,步子邁得更穩健。在當下,對實業來說,穩健太重要了。
這段時間,我一直關注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習主席在會上倡導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持續推動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這番論述,給了我們很大鼓舞,感覺內心被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對于外貿出口占重頭的采云間來說,隨著國家在世界貿易中話語權的提升,企業必然會得到更多的發展機遇,打開更廣闊的國際市場。我堅信采云間復興可期,挺過去,又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
評論
實業期待扶持更給力
“互保及聯保是把雙刃劍,一不小心就傷及關聯的企業。”在和記者面對面談話時,潘金土不止一次發出這樣的感慨。
曾經在金華乃至浙江茶產業界的知名企業——采云間,一直專心專注專業制好茶,從未想過因為互保企業出了風險,竟然被牽連到要整體出讓的地步。而事實上,這樣災難性的打擊就這么殘酷地擺在了面前。
怨天尤人是沒有用的。不要總是埋怨經濟形勢不好、宏觀經濟不景氣,怪就怪自己沒長結實,導致抗風險的能力不足。如果當初沒有輕易為其他企業擔保,如果沒有過度依賴銀行,如果不是非理性擴大再生產,就不會受到“兩鏈”危機的拖累。
但世上沒有“如果”,創業已經夠艱辛的了,而“兩鏈”風險更讓陷入危機的企業主心力憔悴,甚至覺得這樣的結局似乎太不公平。創立采云間25年來,潘金土以婺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奮斗的精神,苦心經營,穩扎穩打,可以說是傾盡了“洪荒之力”,一步一步將企業做到現在這個規模。甚至在各路產業資本紛紛搶灘房地產的年代,也經受住了誘惑,踏踏實實做實業。
即使這樣,采云間還是不幸被“兩鏈”危機所擊中。就外部因素來說,銀行緊急收貸讓采云間背負了極大的資金壓力,一時讓企業游走在破產邊緣。為此,從事實業的企業家們大多抱怨銀行“錦上添花總太多,雪中送炭卻太少”。企業經營狀況好的時候,他們格外殷勤,相方設法給你放貸;而企業一有風吹草動,對不起,首先唯你是問。不過,歷經此次陣痛,采云間人總算是吃一塹、長一智。
觀點
擔保有風險 互保需謹慎
近年來,由于“兩鏈”風險,金華區域內不少民營企業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好在有政府有關部門及銀監部門積極協調,互保危機的蔓延勢頭已得到控制。據了解,目前民企參加互保的比例不低。如果銀行對部分優質的制造業企業不強行收貸,絕大部分企業可以化解“兩鏈”風險,確保開展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互保如交友,稍有不慎,滿盤皆輸!”對于一些企業因互保而面臨資金危局的情況,一位擔保業資深人士這樣評價說。他援引有關法律規定說,擔保與借款具有同等責任。如果甲企業所擔保的乙企業出現問題而無法還貸,銀行有權要求互保企業為其償還貸款,而互保企業也有履行自己義務的責任。
相關人士建議,如果為別的企業做擔保,應該首先了解對方企業及老板個人的信用,并進行嚴格的財務論證和風險評估,并根據自己的實力衡量自己,不要做自己實力范圍之外的事。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