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涉及方方面面,以前遇到不懂的問題,都不知道向哪里咨詢。有了顧問團,了解到不少以前不知道的優惠政策,省心多了。”市民張先生是城中街道西市街社區的一家商戶,他口中所說的顧問團,正是“西市街社區商貿企業顧問團”。自社區構筑大商圈以來,通過整合各種資源,創新服務載體,扎實為轄區內的商場經營戶搞好服務工作,既拉近了社區與商戶之間的距離,又提高了商場經營戶的市場競爭力,激發了他們回報社會的熱情,可謂一舉多得。
1
堅持走訪,架起商戶連心橋
西市街社區地處江北老城區最中心繁華地段。轄區內有第一百貨、永盛購物廣場、中華廣場等大型購物商場9家,小碼頭、金華夜市等個體戶市場在內的中小經營戶2912家。2013年評為金華市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服務聯系點。
面對云集的商家和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如何加強社區與經營戶之間的聯系,為企業提供更多便捷有效的服務,成為西市街社區一直思考的問題。為此,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建立一整套的經營戶走訪制度,開展“跑基層、摸實情,幫企業、解難題”活動,實現了走訪全覆蓋、信息全掌握,并對轄區內各類經營場所和個體工商戶、企業法人進行了全面徹底的普查登記,逐戶建立了檔案,并將所掌握的第一手原始信息,一一錄入電腦,以方便為經營戶提供各種有效服務,解決各類問題。
社區工作人員在走訪中發現,很多經營戶在辦事時,因涉及政府職能部門較多,經常找不到對應的解決路徑,浪費很多時間帶來許多麻煩。對此,社區整合多方資源,由商務局、地稅局、工商局、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電信、公積金管理中心等單位指派一名聯絡員組成了“西市街社區商貿企業顧問團”。商家在經營中碰到了問題,反映到社區,由顧問團成員進行解答。既節省時間,又少走彎路。
搭建平臺,深化服務內容
2
西市街社區有商場、賓館、餐館、商住樓、超市、商業小廣場、夜市等各類經營場所,不同的經營戶在電子商務、物業管理、政策解讀、法律法規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有不同的服務需求。社區通過多種形式,搭建各種平臺,根據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
商場門衛、保潔員找不到、下水道堵了、空調啟動不了……西市街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將轄區內零散的服務資源進行整合,篩選信譽好、口碑好、具備相關資質的服務公司組成社區便民服務隊,確保服務質量,價格不高于市場價。社區把服務內容和聯系電話編印成冊,發到商場經營戶手中,只要一個電話,服務隊會在最快的時間里送服務上門。
轄區內經營戶以年輕人居多,熟知電腦操作,對網絡信息感興趣,為此西市街社區建立了兩個服務QQ群。一個是“西市街社區俱樂部”QQ群,各大商場管理人員以及地稅、工商、執法局等職能部門到社區報到的在職黨員加入群里,通過群論壇、群公告、群文件及時向商家發布稅收政策的解讀適用、優惠項目的申報、政府獎勵的申請等相關政策信息。另一個是“西市街社區女人花”QQ群,專門為女性經營戶開放,將女性經營戶已婚育齡婦女納入社區計生服務范圍,每年兩次為她們提供婦科常規檢查,及時了解最新的生育政策。各商場也經常在群里發布一些招工信息,為社區居民增加了就業渠道。
此外,社區還經常開展文化活動、講座培訓,讓經營戶參與其中,不但豐富了商家的業余生活,也增加相互了解,形成共創文明社區的良好氛圍。
3
圍繞經營,真情送服務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社區的服務工作會遇到許多新問題,社區工作人員在服務過程中也會遭遇到經營戶懷疑、冷淡對待的尷尬。只有“零距離”走進經營戶,提供主動、高效、有針對性的服務,才能取得他們的信任和認可,提高對社區的歸屬感。
解放東路有一個夜市,熱鬧的人流吸引一些了無照經營的流動小吃攤位,附近群眾對環境衛生、噪音擾民、占道經營等問題反應常強烈,流動小吃攤最終被取締。但這些小攤販都是一些下崗人員,失去了生活來源,形成一些社會不安定因素。社區又積極配合執法和工商部門尋找合適的經營場地,多次征求周邊居民意見,采取“疏堵結合、規范管理”的辦法,設置便民服務攤點,既滿足攤販就業謀生的需要,也方便居民,同時促進了市場和諧。
“社區大商圈設立的目的,就是給商戶一個溫暖的家。”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這些服務之外,社區還聯系部隊醫院每年上門為有需要的經營戶進行11個項目的免費體檢,受到經營戶的熱烈歡迎,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