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路兩側”大整治行動作為白龍橋鎮百日攻堅的重點任務,在前期已完成白門線、杭長高鐵白龍橋段沿線、330國道、賓虹西路等6條主要線路的兩路兩側環境提升,實現了“顏值”逆襲。而隨著新城區建設日漸成熟,白龍橋鎮年內重要任務之一還是加足“碼力”,深入做好“路兩側”的“文章”,以白門線、白湯下、330國道、高鐵高速、賓虹路、臨江東路等主要道路整治作為切入口,打造沿線美麗景觀帶,進一步助推“兩富兩美”白龍橋建設。
白龍橋鎮以市區交辦的“問題清單”為突破口,舉一反三,自加壓力,集中時間、集中力量全面深入組織開展“兩路兩側”問題地毯式大排查,找準問題,摸清底數。以高鐵、高速問題排查整治為重點,鎮、村兩級全面開展“兩路兩側”問題大排查、大清理,所有縣級以上公路、鐵路問題統一納入排查范圍,全面建立問題排查臺賬清單。各村還初步建立了常態化巡查機制,通過鎮、管理處工作微信群,實行隨手拍、秒處理。
A
“兩路兩側”看轉變:
6條主干道舊貌換新顏
如今,沿著白門線靠近金龍路起點驅車至瑯琊段,水電十二局、新昌橋村、古方一村、古方二村,可以沿路看到舊墻翻新后一面面生動的文化墻,危舊房拆除后換成了一排排高大的樹木組成的綠化帶。
記者來到古方一村橋頭,只見村標識墻和長廊交相呼應,成了白門線一道美麗的景觀。在村長廊里,剛剛騎行回來的新昌橋村村民吳爺爺正坐著歇息,一邊喝著茶,看著美麗的長廊和墻面,他開心地說:“騎累了坐著歇歇腳,還能賞賞這兒的美景,真是舒服。”
秀美南山風景線標識墻、古方村標識墻,每到一處總能看見黑白相間的仿古建筑標識墻和讓人耳目一新卻又整齊的粉白墻。然而,就在去年,這條長約8公里的道路上,還沒有這么多的綠化。危舊房的存在和兩側的垃圾,影響了公路周邊的環境面貌,誰能想到,經過鎮政府和多部門的奔走和改造,如今的白門線兩側環境,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不僅如此,自白龍橋鎮開展“兩路兩側”大整治以來,就把該工作與“五水共治”、 “三改一拆”、“文明城市創建”等工作和鎮重點項目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步伐。年初,白龍橋鎮針對鎮域內臨時建筑拆而未清、亂搭亂建、道路環境欠佳等問題進行兩亂整治,分別在虹戴公路、賓虹西路、330國道、白門線、杭長客專鐵路邊等6條主線以多形式、分階段開展拆違整治、垃圾清理、廢品收購點整治、廣告牌清理等工作,對實地查看發現的各類問題,及時整改,深入推進沿線潔化、綠化、美化。7月,白龍橋“兩路兩側”高鐵橋下市、區問題點位已整改完成,自查完成43處,累計完成藍頂粉刷65259平方米,垃圾清理360噸,赤膊房粉刷10480平方米,拆除違章約5萬平方米,圍墻美化800多米,完成綠化5處1380平方米,共計投入人力上千人,資金投入近150萬,挖機、吊機、拖拉機等機械投入850多臺次。8月,白龍橋鎮又針對集鎮通江路、機場路等重要路段違章搭建共6個點位問題進行拆除。
B
“兩路兩側”看實況:
集鎮扮靚道路再度“加碼”
在百日攻堅會議之后,白龍橋鎮提出繼續以“兩路兩側”整治為突破口,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精心繪制“兩路兩側”作戰圖,爭取在9月底深入推進公路兩側亂搭亂建、赤膊房、沿線綠化等十大重點問題整治,堅決把違法建筑拆徹底。
高橋村是臨江東路的重點地段,這些天,村干部們正循例開展每日自查工作,對于道路兩側的衛生狀況進行走訪核實,一有情況,馬上上傳至微信群。而在集鎮通江路附近,白龍橋鎮干部正聯合執法大隊上門引導商戶,做機場路等重要路段違章搭建共26個點位問題進行拆除。周三夜訪時間,干部們一次次走訪,將心比心地與商戶、村民、農戶交流,做好意見梳理和思想勸導工作。
近段時間來,不止臨江東路、集鎮道路,還有白湯下、高鐵高速等其他幾條主要道路都在進行整治工作,“兩路兩側”整治工作全面深入推進,涉及到的白龍橋鎮域內有10條主要道路。白龍橋鎮以“拆、綠”為抓手,繼續深入推進巡查路段機制管理,每村每周不少于1次,動態掌握公路、鐵路周邊情況,指導督促整改到位。同時整合鎮、村兩級力量,成立“包干制”工作小組,以分片包干的方式,結合各職能部門責任分工,主動配合、密切合作、聯動推進,形成無縫連接、資源共享、高效運作的聯動整治格局。
此外,針對專項整治面廣、線長、點多、情況復雜、任務艱巨的嚴峻形勢,白龍橋鎮還積極構建全域化環境長效巡查機制,在2015年整治基礎上再一次進行全面排查。接下來,白龍橋鎮干部將繼續奮戰在整治一線,爭取在潔化、綠化、美化上得到進一步提升。
C
“兩路兩側”看典型:
上邵村粉刷赤膊墻增“顏值”
白龍橋上邵村位于白龍橋鎮西部,坐落于蔣堂鎮開化村交界處。東與東周村接壤,西與開化村相鄰,南與大德垅村交界,北與下邵村相接。由于上邵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又靠近白湯下線公路沿線,因此其環境直接影響到公路的整潔。
在“兩路兩側”工作中,上邵村多次召開村兩委會議,虛心學習其他各村的工作成效,并結合上邵村實際情況,做出工作計劃。自7月份開始,上邵村就開始針對道路兩側廣告牌,積極開展白湯下線公路沿線環境的整治工作。挖掘機、裝載車、垃圾車……各類工具齊上陣。大家齊心協力,清理公路兩側的各類垃圾和亂堆亂放的障礙物。
近日,記者來到上邵村,發現道路的垃圾都已清理干凈,亂堆亂放的障礙物也得到了清除。而且,原本道路兩旁有著的幾幢赤裸的紅磚房“也穿”上了新衣服。一色的淡黃色,給秋日的白湯下線增添了一抹溫暖。只見幾個工作人員,有的遞顏料,有的噴刷墻……各司其職抓緊施工。胡建仙家是新造的房子,但房屋側面是水泥色,為了美化,此次也列入了粉刷赤膊房的范圍內。“這噴完剛好跟我家的瓷磚顏色搭配,可變得好看多了。”胡建仙說道。
據介紹,這次上邵村所需要粉刷的墻面大概有6千多平方米。現在,已經完成了一部分,而對于改觀,村民們都豎起了大拇指,紛紛表示,經過粉刷后,道路兩側的房子看去清爽了好多。而其中70多歲的老人胡茶香說道:“我的小孩們都住到城里了,這舊房子也就我一個人住,這次,給我外墻一下粉刷,就像重新裝修了一遍,煥然一新的感覺。”
“現在生活條件變好,大家對環境越來越在乎了。一個干凈、整潔、有序的生活環境中,需要我們大家一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實現。”上邵村村支書周德沅說道。隨著兩路兩側的工作不斷推進,白湯下線的一條美麗的風景線正在慢慢完成。“從上周開始的粉刷赤膊墻工作,現在也已經完成了一大半。我們會盡量爭取在月底前完成任務的。村支書周德沅這樣告訴記者。接下來,上邵村還將繼續對兩路兩側的花壇進行綠化美化。
D
“兩路兩側”看人物:
黨員合力助推整治
在白龍橋東周村,記者發現原來道路兩旁的亂搭亂建拆除了,亂堆亂放也清理了。只見不遠處,幾名工作人員正在搭建架子,原本裸露出紅磚的房子就穿上一件件新衣裳了。據介紹,8月份以來,東周村按照“兩路兩側”“四治兩化”整治工作要求,集中時間、集中力量,對村子內存在問題進行整改。
朱衛忠是東周村的村支書兼村主任。原本兩個人的工作都落到了一個人的頭上,辛苦自然不必說。“村民們信任我,就是給我工作最大的支持。”朱衛忠這樣對記者說道。就拿這次的兩路兩側的整治來說,他總是沖在最前頭。在兩路兩側工作剛開展的時候,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持給了工作帶來了很多的難度。朱衛忠就帶領著村兩委,到每家每戶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東周村不少賣磚瓦的店鋪位于白湯下線公路的兩側,不少店鋪都多多少少存在著亂堆亂放的情況。當上門勸說時,商戶們都表示了理解,但是他們也說:“最近生意忙,人手少,而且搬得東西那么多,我們真的有點力不從心。”這個時候,朱衛忠帶領著村兩委主動向商戶們承諾:“既然這樣,我們來幫你搬。”磚瓦、油桶……每樣東西都不是那么容易搬的,汗水浸濕了他們的衣衫,在。最終周村黨員干部的不懈努力下,道路兩側的亂堆亂放總算是清理干凈了。
不僅如此,每天早上,朱衛忠都會到村子上轉一轉,看看這戶農戶門前的東西是否清理了,看看那戶的屋后垃圾是否打掃了。有時,看到道路邊有垃圾了,朱衛忠就自己拿著畚箕和掃把將垃圾清理干凈。類似這種事情,不勝枚舉,很多村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中,紛紛夸贊朱衛忠是個好支書。
在東周村除了村支書認真負責外,說起身為村兩委的周勝偉,大家也紛紛豎起大拇指。打掃衛生,上門調解,宣傳教育……周勝偉從未推辭過。流經東周村有兩條河流,前些陣子的臺風天,不少樹枝,農作物覆蓋的薄膜被吹入河道了。周勝偉二話不說,拿起工具就將垃圾清理出來。有時候,垃圾被纏住了,必須跳入河流進行清理。“及大腿的水把我的內褲都打濕了,不過看著恢復干凈的河流,覺得啥都值了。”周勝偉對記者說道。
而今年77歲的老黨員陳炳榮是一名退伍軍人,雖然現在年事已高,但身子骨還硬朗的他,總是自覺地去道路兩邊轉一轉,看到有垃圾會馬上清理,看到有的村民家中亂堆亂放,也總是會主動上門進行勸說。東周村的改變是來源于大家的積極參與配合。村支書朱衛忠說;“身為黨員干部,更是要發揮好帶頭作用,努力推動環境整治常態化,營造山青水美村靚的人居環境。”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