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婺城區轉型升級典范,白龍橋鎮域內的浙江美保龍種豬育種有限公司無疑成了如今網絡的熱搜詞。
作為全省首批“美麗生態牧場”20家之一,美保龍種豬育種有限公司就始終承擔著畜牧業整治、轉型升級、改革排頭兵的重要職責。這個占地360畝,配套種植基地312畝的“美麗生態牧場”一改原本的面貌,經過幾場翻天覆地的革新,用“污水處理后水質堪比自來水,零排污不是一句空話,綠化面積達到60%”等等環保技術和系列完善設施給大家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美保龍是典范,而隨著“五水共治”深入推進,白龍橋鎮治水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做出了許多努力,鎮域內那些曾經關停拆除的養殖戶,如今緊跟著轉型步伐,轉換了思想,邁出了致富路子。自百日攻堅戰役以來,白龍橋鎮黨委政府貫徹落實全市“五水共治”工作會議精神,全鎮干部放棄周末休息時間,充分發揚“白+黑”工作精神,開展農村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一直奔波在畜禽養殖整治現場,并自我加壓,通過采取“五個一律”措施,進一步鞏固前期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成果,對畜禽養殖污染“零容忍”,以促進畜禽養殖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畜禽整治”始于躬行
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的推動,婺城區的畜禽養殖業迅速發展,白龍橋鎮一直是婺城區的養殖大鎮。為了進一步改善環境,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有效控制畜禽養殖面源污染,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區委區政府的有關政策引導下,鎮黨委政府采取了許多有效措施,加大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力度,完善工作機制,不斷創新,堅持分類整治,使廢棄物得到綜合利用,排污設施更加規范,在控制畜禽養殖對環境的污染方面取得較好效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有人曾用“爭分奪秒”來形容白龍橋鎮的畜禽整治行動,今年6月中旬是畜禽整治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在白龍橋鎮各個畜禽整治重點村,鎮黨委領導班子總是圍坐在一塊兒商量整治提升方案,途手畫出整治路線圖,并常常蹲點在聯系村,“爭分奪秒”推進畜禽整治。僅半個月的時間,對各個管理處132家養殖場下發關停通知書,清豬3072頭,牛418頭。除了整治關停,鎮工作人員還積極對養殖戶進行及時引導,幫助其成功復耕轉型。經前期深入宣傳教育與整治,截至8月,白龍橋鎮共關停100多家養殖場,清豬6000多頭,牛400多頭。
當然這并未結束,9月百日攻堅戰役一打響,白龍橋鎮便繼續深入實行掛圖作戰,對轄區內所有保留的養殖場和關停區域開展污染隱患和關停復養等大排查,嚴查“一牌兩檔兩廢三養”,按照“兩條紅線”和“五個一律”的要求,對逐一巡查,排查安全隱患,鞏固前期畜禽污染整治成效。
“畜禽整治”引出新路子
美保龍是典范,而在白龍橋鎮干部們的共同努力下,鎮域內的許多小規模養殖戶也跟隨其腳步,邁上了轉型升級之路。
“養了20多年豬,雖然舍不得,但是現在也不錯,又能種苗木,又能為村里環境盡一份力量!”正如樓家村的黨員曹根榮所說,他告別了20年的養豬生涯,轉行種植了小面積的苗木,如今收益也還不錯。去年,政府畜禽養殖整治的號召一發出,曹根榮就積極響應,主動拆除了自家的豬舍,在鎮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轉行去種了苗木。而該村另一戶黨員戶陳小鳳拆除豬舍后則轉變了思路,將自家7畝地租了出去轉種葡萄,現在環境又美觀而且無污染。
井頭村的養鴨戶方彩金也是畜禽養殖整治轉型成功的其中之一,如今的她正精心呵護自家3畝地里的苗木,期盼田里的小苗順利長大,能賣個好價錢。一提起方彩金,井頭村的聯村干部豎起了大拇指,“雖然當時她身體不好,家里又養了6000只鴨,但是得知養鴨會對周圍的水質造成污染,也非常配合我們的工作,主動要求拆除。”
“畜禽整治”還在路上
整治任務雖完成過半,但離持續轉型升級的目標還有距離。利用百日攻堅的契機,白龍橋鎮加足馬力,繼續加大巡查力度,嚴防已退養的養殖戶復養,嚴厲打擊非法養殖、非法排污行為,對規劃內養殖1000頭(含)以下的全部進行整治,預計11月底將基本完成。
連日來,聯系管理處、村積極做好走訪畜禽養殖戶,和前期測量面積工作。為保質保量完成整治任務,白龍橋鎮全體鎮干部化整為零,組成測量小組,進入養殖場做好排查測量工作。許多干部分秒必爭,利用休息時間做養殖戶的工作,步入田間,講大局、講政策、講幫扶,引導養殖戶積極配合。村委們與測量小組一道,做好養殖戶思想工作,黨員帶頭引導其他養殖戶。在實際測量時,鎮干部做好宣傳和監督工作,與第三方測量單位緊密配合,力求測量數據記錄真實可靠。截至10月7日,白龍橋鎮累計測量250家養殖場。
在完成前期測繪的基礎上,下一步,依據最新標準,白龍橋鎮將繼續加快養殖場治污設施的建設進度和驗收進度,落實養殖場污染整治長效管理機制,加強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收集體系管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