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婺城區白龍橋鎮臨江村,沿著弄堂向前走,一間不大的二層小樓里住著今年93歲的老人鄭愛蘭。她最小的小玄孫剛滿7個月,正在蹣跚學步。而這個10月,第二個小玄孫也馬上就要降臨了。
記者來到鄭愛蘭老人的家中時,鄭愛蘭老人正在自己房間津津有味地看電視。老人穿著老式藍色褂衣,黑色中褲,腳穿黑色布鞋,一頭銀白的頭發一絲不茍地別在耳后。雖然臉上布滿皺紋,但精神依舊矍鑠。
好習慣,影響每一代
1924年,鄭愛蘭出生在壇里鄭的一個農戶家中。在19歲那年,她接受家里的安排,嫁給了比她大10歲的表哥,自此便在臨江村扎了根。后來,她的兩個女兒相繼誕生,因為膝下無子,她的大女兒便按照習俗招了女婿。
年輕時的鄭愛蘭是實打實的美人,她十分注意形象,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刷牙洗臉,梳妝整理完畢后才開始新的一天。她曾經這樣告訴過別人,衣衫整潔是對自己,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直到現在,她的衣服都是自己清洗的,每次洗完后,還要在陽光下照照檢查是否清洗干凈。
好的習慣在影響自己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的子孫們。在鄭愛蘭家中,樂善好施、古道熱腸等品質都能從她們身上窺見一斑。
胃口好,雞鴨魚肉樣樣愛
“她每天都這樣子,看看電視,困了就睡會。偶爾出去走走,洗衣服燒飯都她自己來。”今年74歲的大女兒尹美娟說道,“這幾年,老人的耳朵有點背,但身體一直都不錯。”
尹美娟告訴記者,母親的身體一直很好,幾乎沒有進過大醫院,平時偶爾小感冒,吃點藥,掛掛鹽水,過幾天也就好了。而且,老人對飲食并沒有什么講究,胃口一直都很好,雞鴨魚肉來者不拒。
“她還喜歡自己燒菜,每天吃什么菜,都按照她自己的喜好來。”尹美娟說。記者看到,在老人房間的冰箱里,放著雞肉、魚肉、牛肉等,桌子上還堆著各種牛奶。據說這些都是大家買來專門送給老人的。
子女孝,老來滿堂歡
而說起鄭愛蘭的子孫們,附近的村民們沒有不夸的。前些年,大孫子張衛平在臨江村的新區建造的4層半小洋房結頂了。嶄新的小洋樓,每一層都經過了精心的裝修。但當邀請鄭愛蘭入住新房子時,老人卻是說什么也不肯搬。
“奶奶年紀大了還一個人住,讓人不放心,所以我們決定還是在老房子陪著奶奶,她也有個伴。”張衛平這樣告訴記者。而家人對鄭愛蘭的關懷可謂無微不至。早幾年,怕奶奶夏天熱著,冬天凍著,孫子們便商議著給奶奶房間添了一臺空調。因為鄭愛蘭老人喜歡看電視,這些年來光電視就換了4、5部了。
現在的鄭愛蘭在家人的眼中就像是老小孩。偶爾鬧鬧脾氣,哄哄她,過會也就好了。小玄孫每當看到太奶奶時,興奮地咿呀咿呀的直撲騰。張衛平說:“他們倆的關系最好了,每當看到老的少的團聚一起時,我就覺得從心底里開心。”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