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孩子是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前段時間,金師附小一年級7個班的293位學生在學校的報告廳向自己的爸爸媽媽做了一場精彩的匯報,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叫合格的小學生。會吃飯,會睡覺,會走路,會排隊,會聽說,會游戲,會問好,會求助,會掃地,會整理,他們被光榮地稱為“十會小學生”。一個月前,他們還是不會好好吃飯,不會好好排隊的淘氣鬼,一個多月過去了,他們已經成為了“十會小能手”。近日,記者走進了金師附小,看看這里的“十會小學生”到底有多厲害。
學校:讓壞習慣無養成之機
金師附小的校園宣言里第一句話是這么說的:學生的成長是校園起心動念的起點與歸宿。從去年開始,學校就針對全校學生提出了“文明三不”,即非允許不丟棄;非運動會不奔跑;非緊急不叫喊。“文明三不”的實施,讓金師附小的孩子們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
在《學記》中,有這么一段話:“禁于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后禁,則捍格而不勝;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這段話的意思是,教育要有一個合適的時機,一旦錯過了,則再亡羊補牢,也為時已晚。金師附小校長俞正強說,在人的一生中應該有這樣的一個階段培養生活工作的習慣。
什么時候培養孩子的習慣是最恰當的呢?這是俞正強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孩子一個重要的過渡時期,“在幼兒園期間,老師更注重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但一到小學,關注的重點則從習慣的培養轉移到了抓教學質量。這讓孩子會一下子適應不了。過渡時期,也是孩子最容易養成壞習慣的時期。”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為了能夠讓幼升小的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今年,金師附小提出了培養“十會小學生”。為此,學校專門騰出開學前兩周時間來培養孩子的生活以及學習習慣,后兩周文化學習與習慣養成相結合。為了讓“十會”能夠更好地落實,一年級的老師們也沒少動腦筋,編寫兒歌、制作班級文明學生日常考核項目表、把會吃飯、會睡覺等“十會”詳細地寫出來,一步一步教孩子怎么做,教家長怎么做。
小朋友:昔日的小鬼今已長成小大人
經過一個月時間的培養,金師附小一年級的小朋友們無論是學習習慣還是生活習慣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儼然有了一副小大人的模樣。拖地、吃飯、排隊,樣樣都不在話下。
鏡頭一:上課了,手放平,認真聽課
上課時間到了,原本在操場上嬉戲打鬧的小朋友們立馬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舉手發言,聲音響亮,小手平平,放桌上……”小朋友們邊唱兒歌邊端正坐好。開始上課了,小朋友們一個個挺直了背,一雙小手平整地放在課桌上,認真地聽老師講課。當老師提問的時候,小朋友們不大喊大叫,而是舉手示意老師。端端正正,認認真真,一堂課下來,課堂秩序始終井然有序。
鏡頭二:整齊排隊,不推搡
上午第三節課是一年級(6)班的舞蹈課,舞蹈教室在二樓,從平時上課的教室走到舞蹈教室,小朋友們需要走一段路,然后上樓梯。
小朋友們年紀雖小,但經過一個月時間的培養,排隊走路的時候,他們一改往日里的淘氣、你追我趕的壞習慣,而是大家整齊地排好隊,一個接著一個有秩序地走路,不吵不鬧,不推搡,走樓梯的時候靠右走。
到了舞蹈教室的走廊上,小朋友們自己蹲下身來換上舞蹈鞋。在老師的鼓勵下,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夠獨立地換好舞蹈鞋,完全不需要老師的幫助。
進舞蹈教室上課,孩子們一個接著一個,跟在老師后面,“你在前,我在后,一個跟著一個走……”拍著小手,打著節拍,手拉手走進舞蹈教室,認真地聽老師的指揮。
鏡頭三:不爭不搶,不挑食,飯菜吃干凈
十一點十五分,午餐時間到了。“叮鈴……”鈴聲響了之后,小朋友們走到教室的后門,從門上取下自己的毛巾,將毛巾平整地攤開,擺在課桌上。
隨后,小朋友們有序地走出教室,他們并沒有急著拿餐盤去打飯,而是每人的手里都擠了一抹洗手液,紛紛走到洗手臺前洗手。
待洗完手,小朋友們再一個接著一個排好隊,不爭不搶,拿著餐盤等著老師給自己盛飯。盛好飯之后,端著盤子,走回教室,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開始吃飯,一口一口,不挑食,不剩飯,也不講一句話,不一會兒,每個人都把餐盤里的飯菜吃得干干凈凈。
吃完飯,小朋友們便自己端著盤子把盤子、勺子分類放好,再把毛巾掛回原處。
鏡頭四:拿抹布、拖把,自己動手有模有樣
吃完飯,值日生開始在教室里打掃衛生。拿起抹布,沾點水,踮起腳尖擦門,干得有模有樣。另外一個值日生,則拿起拖把,開始在教室里拖地。右手在下,左手在上,頗有模樣。
家長:責備聲少了贊揚聲多了
過去,家長總是會責備孩子:“你怎么不好好吃飯?怎么不好好睡覺?”可到底怎樣吃飯才算是好好吃飯?怎么睡才算是好好睡呢?孩子不懂,家長沒有時間也不懂得怎么去教。學校的“十會小學生”教育讓孩子知道了自己該怎么做,也讓家長知道了該怎么教孩子。俞正強說:“這才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的。”
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的點滴進步,讓家長們頗感欣慰。一(2)班的學生家長陳獻軍說,短短30天,孩子們在學校里學會了很多本領,進步很大,每個人都產生了可喜的變化,儼然一副小學生的模樣。“在上小學之前,女兒從來都不愿意自己一個人睡覺,吃飯也很挑食,東西也是丟三落四。但現在,我驚喜地看到了她的變化。”他表示,“作為家長,希望孩子以此為基礎,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夠保持,在今后的學習生活里,真正成長為優秀的‘十會小學生’。”
金師附小一年級年級組長陳麗群說,今年是金師附小“十會小學生”培養新方式實施的第一年,通過家校配合的方式,打分監督,完成“十會”中的“六會”就能獲得“十會花”胸章,這樣的激勵方式讓孩子們熱情滿滿,最后全部孩子都做到了。“十會小學生”為孩子的學習打好基礎,做好鋪墊,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加有序,學習生活都事半功倍。
當孩子們養成好習慣后,得到老師家長的鼓勵表揚,就會更加自信快樂。“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好孩子、好學生,這需要一個好習慣的積淀和養成,學前習慣培養就體現出別樣的價值。”俞正強說道。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