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長山鄉盧家村,干凈的道路和整齊的綠化讓人眼前一亮,在剛建成的文化禮堂,盧氏宗祠農耕農具展示堂、文化廣場七廊、文化大舞臺、書畫創作室一應俱全,將為盧家人創造更為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據了解,盧家村共有258戶730名村民,以盧、倪、朱、陳等姓氏居多,其中主姓為盧姓,有將近300人。盧姓村祖是200多年前從永康遷至此地的石馬盧氏,再向上追根溯源則是宋朝工部尚書盧琰的后裔,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除了盧琰曾官至一品工部尚書、開國上將軍、榮祿大夫,宋朝賜封越國公以外,他的長子盧珪任官湖南道宣撫使,政績口碑頗有好評。先祖的事跡和成就激勵著當代村民奮發向上,近年來也涌現出許多道德高尚、成績斐然的盧家村人,他們有的教書育人、桃李遍地,有的光榮參軍、保家衛國,身體力行地實踐著盧氏家訓祖訓和村規民約的高標準、嚴要求。如今的盧氏家規家訓、村規民約將展示在文化廣場的七廊當中,與盧氏宗祠一同傳承好家風家訓,繼續為后人帶來諄諄訓導。
村支書倪錫軍介紹,盧家村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書法,舊時盧氏家族興辦義塾,供本族子弟讀書取仕,還能在義塾中研習書法、繪畫等,家族規定每年在祠堂內由族中文人書寫對聯供村民過年張貼,祠堂也成了書香墨香洋溢的地方。在國慶期間,村里邀請了兩位盧家村的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會員,組織書畫家到盧家村文化禮堂書畫創作室揮毫潑墨,助力文化禮堂建設。在這樣濃郁的書法氛圍下,盧家村集聚了一批書畫愛好者,書畫創作室就是為了大家更好地交流學習而設置的。倪錫軍說盧家村的文化禮堂原本不在2016年的建設計劃當中,但是看到村里擁有這么多的歷史文化和精彩故事,大家都迫切希望及早傳承。在上級領導的鼓勵和支持下,盧家村兩委積極籌備、認真落實,現在盧氏宗祠、文化廣場和書法創作室都進入了最后裝飾階段。盧氏宗祠內除了供奉先祖、傳承家訓以外還將用作農耕器具的展示堂,文化廣場上將安裝起大屏幕為百姓們傳播好故事、正能量,七廊沿著廣場一側依次排開,書法創作室裝裱起精美作品展示上墻……如今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盧家村是一個村容村貌整潔、村風民風淳樸、黨員干部廉潔、村務管理民主規范的新農村。盧家村的文化傳承成就了盧家村的文化底蘊,而文化禮堂又承擔著傳播的功能,讓“人文長山美麗盧家”的口號也唱成了一首優美的歌謠。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