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雅畈鎮二村村委會辦公樓內,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散落在金東區、蘭溪、義烏、永康、武義等地的葉氏宗親匯聚一堂,舉辦了葉氏宗親聯誼會第三次會議暨宗譜對譜會,尋根問祖,回顧歷史,討論、修改宗譜中的錯誤,并為雅畈鎮、村的文化事業發展出謀劃策。
葉氏宗親是葉衡的后裔
葉姓,作為雅畈鎮的大姓,與雅畈鎮的文化發展一直密不可分。隨著雅畈古街的建設、開發,考慮到葉姓文化也是雅畈文化之一,且已有100年左右沒有續修家譜,很多宗親不知自己的先祖姓甚名誰,同宗同祖之間,也對宗譜有很多分歧。因此,一年前,金華市葉氏宗親聯誼會會長葉紹堂提出,成立宗譜修繕委員會,由這十幾人專門負責宗譜的查證、研究,尋根溯源,糾正錯誤,重拾宗譜文化。如今,一年的時間過去了,這次葉氏宗親聯誼會第三次會議,既是紀念重修宗譜一周年,也是宗譜修繕委員會的成員們展示他們工作成果的機會。
葉旭升是葉氏家族的一員,也是葉氏族譜修繕委員會的成員,一年來,葉旭升和其他成員利用業余時間,走訪了東陽、縉云、永康、金東區孝順鎮、金華山赤松鎮等地,查縣志、老家譜、到博物館看資料,各種辛苦,深有體會。這正是因為有像他這樣的一群葉氏子孫的堅持,歷史才得以重現。
葉旭升告訴記者,以前,很多葉氏子孫不確定自己是否是葉衡的后裔。有的老人甚至將葉衡與葉夢混淆,以為是同一個人,通過口口相傳,導致子孫有所誤解,對雅畈葉氏源流的疑點也較多。但經過嚴格的考證后,這個問題終于有了正確的解釋,“在金華山赤松鎮山口村的家譜上,我們明確查到了葉衡的世系圖,內容非常詳實,其中,還有葉儀、葉秀發等后裔,他們都曾是婺州學派的代表,可見家學之淵源,葉氏宗親也可以確定是葉衡的后裔。”
據史料記載,葉衡,字夢錫,婺州金華人。紹興十八(1148年)進士及第,調任福州寧德縣主簿,代理縣尉。因其政績突出,受皇上器重,僅僅十年時間,他就從常州知州、太府少卿、戶部侍郎、樞密都承旨一路提拔為右丞相兼樞密使。當時,皇上專心一意恢復國土,凡是將帥、武器、山川、防守都經過思考,每每奏對結束,皇上都會從容不迫地賜葉衡座位,研討談論機密大事,或者隨時召他進見。
南宋后期,葉衡還曾在金華城酒坊巷中建過一座府邸。公務不忙時,葉衡也不忘歸鄉小住,看望親戚朋友。如今,雖府邸不再,但當年的舊址依稀可尋,府邸的花園如今也還存留著。
葉衡五六十歲時,恰逢皇上選派使節出使(金國)要求歸還黃河以南的土地,葉衡上奏說:“司諫湯邦彥有口才,適宜出使金國�!睖顝┱埱竺嬉娀噬希瑔柶鹋汕渤鍪沟脑�,知道是由于葉衡的推薦,惱恨葉衡排擠自己,聽說葉衡對客人說過誹謗皇上的話,報告了皇上,皇上大怒,當天便罷免了葉衡的相位。
罷相后,葉衡被調派到福建當了一個小小的知府,宏圖大志再難施展,身體健康也每況愈下,最后,回到金華的他于六十二歲時郁郁而終。
葉旭升說,根據資料記載,葉衡一生奉獻朝廷,忙碌事業,無兒無女,原本應該沒有后裔。這也是他們葉氏宗親一直想搞清楚的一個問題。后來幾經考證,終于在家譜中尋得答案,原來,當年葉衡任右丞相兼樞密使時,皇上曾下旨,要給葉衡的子孫封官。葉衡一家不敢拒絕皇上的一番好意,于是將葉衡弟弟的孩子過繼給了他,因此,弟弟的孩子也變成了他的孩子,雅畈葉氏源于葉衡后裔一說也有了準確的來源。
修家譜,是為了在尋根的同時回顧歷史
在當天的葉氏宗親聯誼會第三次會議暨宗譜對譜會上,很多葉氏宗親認真翻看著從四面八方搜集而來的葉氏宗譜,看著先輩們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曾經光輝燦爛的形象和文化,心中不由充滿了歸屬感和榮耀感。這也是葉旭升和宗譜修繕委員會的成員們最開心的一刻。
“今天來參加對譜會的,很多都是老人,為了讓他們更了解我們葉氏一族的歷史,我們還特意制作了一個PPT�!闭f話間,葉旭升便打開了PPT,文中對葉氏源流探析深入淺出,一目了然。其中,除葉衡等名人外,葉氏家族中,還有四十三世葉慧明生有法善(道元)、法喜(道感)、法興(道宗)三子。其長子葉法善應唐高宗征召,他先后歷經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玄宗五朝,為睿宗、玄宗的國師,位至金紫光祿大夫、鴻臚卿、越國公兼景龍觀主,為道教一代宗師。四十四世葉法善家族,上下七世為黃冠,祖孫三代成宗師,兄弟進爵封王侯。
對譜會結束后,眾人還相伴參觀了雅畈鎮內的葉氏宗祠,感受了雅畈鎮的古街文化,在對雅畈鎮未來的發展暢所欲言中結束了這次聯誼。但在葉旭升和更多為葉氏宗譜修繕而奔走忙碌的子孫們心中,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家譜是人類文明的標志,也是人類歷史形成的基礎和源泉。譜牒的價值與正史、方志一樣,共同構成為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是我國珍貴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比~旭升說,家譜在歷史的更迭中,幾經變革。尤其是1949年以后,編修譜牒等宗族文化活動基本停止。1966~1976年中,民間保存的大量極其珍貴的舊譜牒遭到了焚毀。宗族文化遺產更是遭到了極大破壞。1985年以后,特別是上世紀末至今,隨著祖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臺灣、港、澳地區和世界各地宗親尋根問祖的蓬勃興起,民間修譜再度掀起了高潮。
“我們堅持修家譜,不僅僅是為了尋根,更是對國家發展史的一個溫習,因為家族是隨國家發展變化的。除此之外,雅畈作為古鎮,要開發文化,除了像老街這樣物質方面的提升之外,還需要在宗祠文化這樣的非物質文化方面有所挖掘,提升文化軟件,讓雅畈的古鎮文化真正變得有血有肉。”葉旭升說,未來,他們也將繼續奔走在修譜之路上,將先祖的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