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4歲的杜戎勝家住婺城區城北街道站前社區耀豐樓小區,大伙兒都親切地稱呼他為“杜老”!岸爬稀焙軔邸肮荛e事”,小區里有什么大事小事,他總會積極地向社區工作人員反映,別人需要幫助,“杜老”總會義不容辭地去幫忙!伴L輩以身作則,小輩尊老愛幼,為百姓做好事,鄰好原則為先!边@是“杜老”家的家規,這條家規,一直是杜家為人處事的標準。
“當了兵之后才懂忠孝不能兩全的道理!”
杜戎勝,1933年出生于杭州。16歲時,在父親的支持下,雖是家中的獨子,但他還是毅然地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這一去就是好幾年,“那時候在部隊里當兵,通訊遠沒有現在發達,三年都不能和家里通信。當了兵之后,才對那句‘忠孝不能兩全’深有體會!倍湃謩俑嬖V記者,自從當兵起,他便再也沒有回過家,就連母親過世自己都沒有回過家。整整當兵十五年。
回國后杜戎勝考入了中國北京氣象學院。畢業后,擔任某空軍部隊氣象預報員,后調任部隊政治指導員。1959年至1966年,先后擔任師、團政治部組織干事、青年干事。轉業后,杜戎勝被分配到了金華,擔任林業六大隊黨委委員、政務處副主任,后調交通局,退休前擔任汽車運輸黨校副校長。
杜戎勝,正如他的名字一樣,杜老一生中,大半部分時間都在為祖國的繁榮作著自己的貢獻。
“人老了退休了,但黨員永遠不能退休”
2005年初,杜戎勝搬到了耀豐樓小區。耀豐樓小區位于火車站附近,環境衛生相對較差,搬入耀豐小區不久,杜戎勝就發現永豐街、海豐街、普豐街、廣豐街4條路無人清掃。“衛生條件太差了,但是如果要請環衛處過來清掃就要需要一筆費用!倍湃謩僬f,“既然沒人清掃,加上我退休在家,那就我來干吧!闭f干就干,一個人,一把掃把,沿著永豐街等四條街清掃,一圈掃下來,至少也得花上一個多小時,但杜戎勝卻是樂在其中,他說:“人老人退休了,但作為黨員永遠沒有退休一說。”
就這樣,杜戎勝拿著掃把義務掃了十年的街,直到去年年底,因為身體原因才不得已停下來。雖然義務清掃結束了,但是杜戎勝是個閑不住的人,遇到群眾需要幫助,他總會盡己所能去幫助他們,如果遇到對群眾不利的事情,他也會“插一腳”,他總把別人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去管去做。
杜戎勝的熱心勁也在深深地影響著自己的晚輩們。杜戎勝有兩個兒子,在各自的單位里都是出了名的熱心人,哪個同事需要幫助,單位里需要人手,他們總是最積極的那個。杜力是杜戎勝的小兒子,他說:“這其中最大的影響還是來自于父母!痹谒挠∠罄铮改笇ψ约旱慕逃恢倍己車溃靶r候,只要我們和小伙們鬧矛盾,不管是不是我們錯,父母總會嚴厲地批評教育我們。”在這樣嚴格的教育下,杜力和哥哥杜軍從來不敢干壞事,事事總想著能夠做到最好。
長大后,為人父母的他們才深深地體會到“可憐天下父母心”,因此,對于父母,他們很是孝順,每到周末,兩個兒子總會商量好回父母家,為父母買點生活用品、水果……陪著父母聊聊天、打打麻將。每周末的家庭聚會成為了杜家不成文的規定。
杜戎勝告訴記者:“自己老了,兒子就成為了我最大的依靠。好幾次,都是兒子把我從鬼門關拉回來的。”去年,一次吃飯,吃著吃著,杜戎勝就把雞骨頭給吞下去了,一根雞骨頭就一直卡在喉嚨里下不去。第二天,在兒子的陪同下,杜戎勝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告訴他們,要通過手術才能把雞骨頭取出來。雖說只是一個小小的手術,但是對于年過八十的杜戎勝來說,也算是一個不小的考驗。手術、住院,前后整整折騰了半個多月的時間,住院期間,兒子、兒媳婦就陪伴左右,寸步不離。“現在我都還留著這根雞骨頭,就是為了給自己提個醒,以后吃飯一定要小心!倍湃謩僬f。
除了對父母孝順,杜家兩兄弟也是非常團結、和睦,兄弟倆無論誰遇到困難,另外一個必定會盡己所能幫助對方。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一家人其樂融融,共享天倫之樂。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