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信件仿佛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是,前段時間金華市中心醫院眼科卻收到了一封來自患者的親筆感謝信。信中表達了患者對市中心醫院眼科專家、主任呂志剛教授及眼科全科醫務人員濃濃的感激之情。近日,記者聯系了寫感謝信的患者鄭云仙及信中的主人公呂志剛,聽他們講起感謝信背后的故事。
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精神,值得點贊
見到呂志剛時,他剛為患者做好一臺“玻切手術”。呂志剛自小在金華長大,1988年,從溫州醫學院畢業以后,他便進入金華市中心醫院眼科就職。從事眼科專業近三十年,具有豐富的診治經驗。提起感謝信一事,呂志剛表示自己有些意外,也很感恩。
今年80多歲的鄭云仙患白內障已十多年,于今年五月先后兩次在金華中心醫院分別為雙眼做了復明手術。為她進行手術的,正是呂志剛。手術后,鄭云仙的視力從0.12提高到了0.6,如今已是0.8,視覺清晰,解決了她下樓梯和晚飯后散步常摔跤的困擾。“我已經是老太太了,不需要趕潮流,寫感謝信是發自內心的,因為呂教授真的很好。”鄭云仙告訴記者,她與呂志剛先前素不相識,之前她到處打聽眼科手術技術好的醫生,后來慕名找到呂志剛。“當時,我趕時間,20天之后要去廣西南寧看望即將出國的親友,希望手術能在期限內恢復好,呂教授當即就答應了。”過了一兩天,鄭云仙住進醫院病房,到了約定手術當天,醫院正好趕上老干部體檢,呂志剛特別忙,到了晚上下班時間才見他空下來。原以為手術要延遲時,呂志剛找到鄭云仙,告訴她不要著急,并表明自己今晚加班也會幫她把手術做好。
當晚,呂志剛加班給鄭云仙及其他幾位患者做了手術,回憶起手術時的場景,鄭云仙說:“一開始我還挺擔心的,但呂教授操作熟練,手術的過程中我并沒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覺,十幾分鐘后手術就結束了。”鄭云仙說,同日做手術的患者都在第二天出院了,由于自己眼睛腫,便在醫院多留了一天。在患者們臨走之前,工作忙碌的呂志剛還特意在出差前到病房看望他們,給他們送去了問候,也給予了關愛。
“很多人會問我,為什么五月份完成的手術,到現在才寫感謝信呢?因為,手術過后已經四五個月了,我的眼睛一直很好,回想起呂教授所做的點點滴滴,真的值得敬仰。”鄭云仙說,呂志剛名不虛傳且為人謙虛,待人友好,衷心感謝及為他點贊!
“我有責任,有義務為病人考慮”
認識呂志剛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非常謙和的人,口碑很好,也是眾多年輕醫生學習的榜樣。然而,對于自己所做的一切,呂志剛覺得這只是一點點平凡的小事。
呂志剛稱自己為“開刀匠”,通過一臺臺手術解決患者因各種眼科疾病而帶來的困擾。不過,這位“開刀匠”也有自己的壓力。在大多數人眼里,身為科室專家、主任,做一臺手術是很簡單的事情,然而手術都會有風險,盡管做一臺白內障手術只需幾分鐘的時間,但這幾分鐘的背后,卻需要經過幾十年的磨煉。“現在,大家對手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不單單要看得見,還要看得清,所以不管從我個人還是崗位而言,我都有責任傾盡全力醫治患者。”
據了解,呂志剛的責任心很強,對病人的服務態度也極好。在呂志剛看來,在工作中,和病人的溝通非常重要。“我是醫生,但我也會將自己想象成就診的病人,手術費用、選用什么材料,我都會從病人的角度去考慮,選擇最適合他們的治療方案。”
在醫院里,呂志剛忙起來都見不到人影,做手術到晚上十點也是常事。據他回憶,最忙的時候,自己一天做了大大小小20臺手術。從醫幾十年來,呂志剛所做的一點一滴都留在患者的心里。“呂主任服務態度好,醫德醫風優良,為我帶來了光明”“呂教授對所有患者一視同仁,關愛至上”……在呂志剛的微信里,還有一名叫徐國健的患者,他曾到三家醫院就診,最終在呂志剛這里治好了眼病,從手術做完至今,徐國健將自己恢復的情況通過微信向呂志剛進行反饋,一字一句,描述得非常仔細。“看著患者慢慢變好,我很欣慰,也很感謝他們對我的信任。”如今,呂志剛除了工作還時常外出進修學習,他說,學無止境,醫學需要不斷的進步與創新。“以后,我會努力帶動醫院眼科整個團隊的發展,能為更多的眼科患者提供更全面、優質的治療方案……”
新聞鏈接
呂志剛教授,金華市中心醫院眼科專家、主任醫師,市首批重點學科帶頭人,浙江省醫學會眼科分會常務委員、浙江省醫學會超聲生物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金華市醫學會眼科分會主任委員,金華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金華市名醫。曾以第一申請人承擔了省科技廳及市科技局多項重點課題,并獲得省市科技獎,市優秀自然論文一等獎,發表國外SCI及中華系列雜志發表論文四篇,發明國家專利二項。
從事眼科專業28年,精通各類眼科常見病的診治,對眼科疑難雜癥的診治有深厚功力。能全面深入地開展眼科領域中高難復雜手術,例如非接觸廣角鏡下微創無縫線玻璃體手術、亮藍輔助下黃斑裂孔內界膜剝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ICL植入治療高度近視等二十余項高新技術,填補金華市乃至浙中部地區的多項空白,業務能力在省內處于領先水平。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