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道、謙恭禮讓、忠孝并舉、勵志自強。”這是白龍橋鎮鄭陽村鄭忠友家的家規家訓。附近村民說起鄭忠友一家子,總會豎起大拇指:“他們家非常和睦,兄弟姐妹幾個從沒聽他們吵過架,對他們的母親那更是好得沒話說。”
鄭忠友今年68歲,家里排行老二,有一個姐姐,還有一個妹妹和四個弟弟。作為家中的長子,自懂事以來,父母在外干活,鄭忠友就擔起做大哥的責任,帶著弟弟妹妹在家。如今,大家都長大了,兄弟姐妹幾個但凡有什么大事,總會在第一時間找鄭忠友商量。“家里現在還有一個習慣,就是有什么事就開家庭會議,大家踴躍提意見,誰對就聽誰的。”鄭忠友說。
鄭忠友的母親今年87歲,父親去世多年,早些年母親生活還能自理時,因為5個兄弟都是鄭陽村村民,跟母親的住所相隔不遠,兄弟幾個便會經常讓母親上自家“串門”,或是時不時上門看望母親,陪她聊聊天、吃吃飯,生活也算過得平淡安逸。
3年前,鄭忠友母親因為年紀大了,身體也開始變差,本來能自己燒飯卻變得只能躺在床上不能自理。為了母親的事情,鄭忠友和兄弟幾個商量著輪流照顧母親。“每個人輪流照顧母親一個月,包括吃飯、洗衣服、搞衛生等等。”鄭忠友說,“就在前段時間,因為母親有老年癡呆癥,大小便都無法自理,大家又開了一次會把時間縮短為10天輪流一次。”
母親生活不能自理,輪到每個子女照顧的時候,大家都盡心盡責地照顧好母親。“我聽說是輪到哪家照顧,哪家媳婦就請假回家照顧。”附近村民說。早上,鄭忠友便照顧母親洗臉刷牙、吃早飯,接著就要陪她聊天了。“她總是會說,來來來,跟你們說些事情。其實大部分都是以前說的老掉牙的事了,但沒辦法,還是得跟她聊著。”鄭忠友說,接著照顧她大小便,有時候忘記提醒她上廁所還得幫忙換褲子、擦身體、洗床單,晚上等她睡著了再去睡覺。
無論是照顧母親還是其他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事情,鄭忠友家面對困難總是特別團結。鄭忠友表示,從小父母就教育自己要尊老愛幼、兄弟間要團結,這些話一直記在心里,并且以身作則教給了自己和兄弟們的子女。“兄弟互助、老有所依,這就是老年生活的幸福吧。”鄭忠友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