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婺城區司法局積極整合法律服務資源,以三個“轉變”為推動力,進一步強化農村法律顧問工作,有效彌補農村“法律短板”問題,切實滿足農村和農民的法律服務需要。
從“形式”轉變為“實質”。為了避免農村法律顧問流于形式,婺城區司法局在全區387個行政村農村法律顧問全覆蓋的基礎上,機動安排法律工作者,確保農村法律顧問發揮實效。此外,部分律師在鄉鎮、街道開設了“律師工作室”,以工作室為平臺,廣泛參與農村各項法律工作。從法律角度為農民做出詳細分析、綜合判斷,講事實講法律,闡述孰對孰錯;從情理角度動之于情曉之以理,結合平時辦案經驗、調解技巧,把握雙方爭議焦點,洞察各方心態,不偏不倚以達到化解矛盾的最佳效果。今年以來,婺城區律師以農村法律顧問的名義參與代理農村村民之間的糾紛300余起,共實際調解,參與協調、處理糾紛及相關法律問題的500余起,電話接待200余起。
從“被動”轉變為“主動”。農村法律顧問作為政府的一項惠民工程,帶有公益性,律師提供法律服務更多體現的是一種社會責任。婺城區司法局要求律師事務所指派專門律師為農村法律顧問,主動對各村、社區提供法律服務,堅持每月定期走訪。不斷改進服務理念,在傳統《農村法律顧問走訪臺賬》的基礎上,專門制作了《農村法律顧問訪問博客》記錄檔案,做到一走訪一記錄,有記錄必有反饋。在檔案中增加律師對村、社區法治建設的意見和建議,以及村、社區對律師服務的反饋意見和建議。在基本走訪記錄檔案的基礎上,制作了“農村法律問題備案表”以及“法律問題解答記錄表”,對村民提出的法律問題進行記錄,并將上述問題通過信件、電話、實地走訪等方式進行處理解答,將法律服務及時送到村民手中。
從“解決”轉變為“防范”。農村法律顧問不能僅停留在幫助村、居民解決糾紛上,更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普及相關法律知識,防范激烈矛盾的出現。今年以來,婺城區各律師事務所在堅持開展常規的普法解答活動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如浙江思大律師事務所將涉及到與村、居民日常適用的房屋拆遷、鄰里糾紛、消費者權益保護、勞動合同以及婚姻家庭關系相關的法律法規專門編撰成《農村法律寶典》,深受村民的喜歡,每次到農村開展活動時,《農村法律寶典》均被搶一空,至今該匯編已印發上千冊。同時婺城區司法局組織律師在結合日常解答的基礎上,到村、社區開展以《生活中的法律》為主題的系列講座,已開展該法律講座56場次,均取得良好的成效。講座將傳統意義上的講課形式逐步轉變為以講故事猜結局的方式,將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演變為生動的故事,開設“猜結局”等互動環節,引導村民在聽故事的時候能獨立思考,潛移默化提高法律素養。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