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知識更新換代頻繁、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多樣快捷,教師不再擁有“知識霸權”地位,教師與學生,第一次以相同的“學習者”身份出現。
當前,教育領域最熱門的詞語是“核心素養”。根據日前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因此,從知識至上到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從關注“教什么”到關注“學生學會什么”,從知識和信息的獲取到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成為了當前教育界大家討論的重點。中小學要開展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教師的素養將很大程度上決定核心素養能否在教育實踐中真正落實。
近年來,金華市榮光國際學校在探索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圍繞著“學什么”“怎么學”形成了一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新范式,為當代教學論研究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創課”展示的課程體系
nova小車、排險機器人、智能賽車、酷樂宅、3D打印……近日,由金華市婺城區教育局教研室主辦的婺城區中小學師生創客大賽在金華市榮光國際學校體育館鳴鑼啟動。這次創客嘉年華活動,共有150多名師生參賽,集中展示婺城區各學校的創客作品和比賽項目。
開幕式上,婺城區教育局局長李剛熱情洋溢地致辭。他說,這次活動搭建了婺城學子展示聰明才智的絢麗舞臺。展示了師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些極具創意的展示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增強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更讓孩子體會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將讓我們的孩子們進一步體驗到創客的魅力,大大地推動全區信息技術創客教育的開展。
隨后,來自各個學校的參賽選手,小組合作,動手實踐,大膽地創新。通過編程,調試等創作完成作品。
活動現場還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百變吸管、3D打印、酷樂寶、動漫作品,榮光國際學校的師生絡繹不絕前來嘗鮮,過足創客癮。
該校一直把科技教育作為學校特色來建設。目前,已經建設了小型的創客空間,為同學們的創客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開設了機器人小車等創客項目課程,不僅提升了教師的科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更豐富了學校的課程體系。
榮光國際學校校長徐錦生說,他本人就是一個比較大膽的“創客”,通過融合各種前沿理論與學校辦學理念,并嫁接到學校的日常管理中來,鼓勵師生廣泛體驗,深入實踐,創新驅動,形成了“人人可以創客,事事可以創客”的學校氛圍。
接下去,該校還將成立創客教育研究中心,建立多個創客實驗室或創客空間,增加3D打印機、無人機等先進設施設備,組織各種科技創新活動,為同學們的創客活動、研究性學習和創新大賽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項目”學習的生動實踐
在榮光國際學校,精彩的課堂上,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堂語文課,可以由數學老師、科學老師共同參與完成。學生在有趣的課堂氛圍中感受“項目”學習的魅力與精彩。
同學們分為幾個小組,每一組都從寫作、科學、數學、藝術等角度查找資料、深入研究、呈現結果。
今年國慶期間,該校劉旭升老師布置了“項目”學習的作業,要求班里學生寫綠豆芽的觀察日記,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為期五天的觀察,最后形成觀察日記《綠豆芽是怎么來的》。
在觀察中,孩子們了解并學會了科學、數學等學科的知識。劉旭升說,以觀察綠豆芽為主題的課,因為有了科學、數學老師的共同參與,很難將其定義為語文課、科技課或是其他一門單獨的課程,孩子們在學習中,除了有對于知識的掌握,更有對查找資料、分析資料、得出結論等多種能力的鍛煉。
劉旭升說,當打通學科之間的界限、多學科聯合教學逐漸成為常態,語文課中有數學、科學老師共同參與一起上,不再是笑談。
在劉旭升看來,對于學校教育來說,讓學生具備“項目”學習的素質,就需要廣大教師超越學科教育的“大教育”的觀念。
在榮光國際學校,不光是語文學科,科學、英語、數學……這些學科,通過“項目”學習,都改變了原有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學習的內容轉化為活動的項目,遵循“做中學”的原理,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或者完成特定學習任務,或者解決特定問題過程中,主動掌握學科的知識。項目學習比較徹底地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布置作業”的學習模式,充分激發了學生興趣、有效開發了學生學習潛能。
2016年,該校教學成果《活動+跨學科:“項目學習”的新探索》榮獲浙江省2016年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其教育模式被國內20余所學校推廣。
“溫暖”課堂應運而生
這些天,一場隆重的國際嘉年華活動在榮光國際學校精彩上演。在為期半個月的國際嘉年華活動中,該校學生在科技、體藝、語言、綜藝四大活動專場展示自己的才華。
活動現場,孩子們“嗨”翻天。比如“雞蛋撞地球”比賽,共有300多學生參加,孩子們先將雞蛋裝在結實的容器里,在容器四周塞滿泡沫,然后再將容器連接到一個大紙袋上,老師從樓上扔下時,風把大紙袋吹開,起到緩沖作用,而后雞蛋平安“撞擊地球”。
這樣“溫暖”又有趣的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樂趣,當知識不是教學的唯一目標,當能力、素養、情感成為教師著重關注的內容,榮光國際學校開展的國際嘉年華活動給孩子們展示了一個不一樣的學習空間。活動中,校長、老師的共同參與,真正打動學生、感染學生、發現學生。
校長徐錦生說,開展國際嘉年華活動,有兩大目的:一是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出自己的長項,并且都有足夠的舞臺表現空間和表現層次,打個比方,以前單項活動,比如創客比賽,類似品牌專賣店;而文化嘉年華這種內容豐富的持續性活動,類似城市商業綜合體,能多方位滿足孩子的需求。而且,我們不是簡單的表演完了就算了,我們會從中去發現孩子最大的閃光點,充分挖掘,明年,我們打算讓學生去申報相關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算是前期打下的一個伏筆。
另外一點,就是這個活動是我們學生整體培養目標中的一部分,我們的目標很清晰,就是“十個能”:上臺能演講,才藝能展示,閱讀能分享,英語能交流,上網能學習,生活能自理,社交能禮行,下水能游泳,活動能組織,野外能生存。
作為以“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融合培育”為己任的榮光國際學校,近年來,學校在關注學生文化素養培養的同時,不僅開設了個性化的文化課程,而且以國際文化嘉年華這一載體,強化對學生審美教育和藝術表現力的培養,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提高了同學們的綜合素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