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這幅家訓掛在客廳中最顯眼的地方,讓小孩子們耳濡目染、入腦入心。”日前,婺城區城中街道西市街社區老黨員錢茂金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張寫有家風家訓的書法條幅。社區書記丁淑君告訴記者,作為社區開展“兩學一做”的一項內容,這種立家規、樹家風、曬家訓的做法一推出,就受到社區全體黨員和居民歡迎。
婺城有著“小鄒魯”的美譽。1380多平方公里土地,2000多年厚重歷史,家風家訓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承載了中華文化的優秀基因。如瑯琊楊塘下村滕氏的立德傳家,連續十余代297人為官無一人貪腐;蔣堂開化村周氏世代傳承《愛蓮說》,“廉潔”兩字傳了八百年;長山石門村倪氏的樂善好施、忠孝傳家等優秀家訓文化傳承至今。如何深入挖掘這些“傳家寶”,使其成為黨員干部的正風立身之本?這也是婺城區委組織部著重思考探索的話題。
為此,婺城區結合“兩學一做”專題教育,開展了黨員“翻家譜、憶家訓”活動,讓黨員重拾老祖宗的“金玉良言”;開展了黨員說家訓、亮家風,對照家規祖訓找問題等活動,讓每一名黨員談體會、談認識,并邀請先進黨員代表現身說法。其間,婺城區還積極組織人員對家規家訓的歷史、現狀、傳承等方面進行系統梳理,先后整理了何氏、滕氏、周氏、倪氏等18個姓氏的家規家訓,并以電視、報紙、網絡、展板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通過這些舉措,增進黨員對家規家訓的感悟與理解,進一步強化黨員的身份意識和標桿意識,鞭策自身轉變作風,引領群眾改善民風。
此外,婺城區還面向全區征集家風好故事,黨員們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入手,總結提煉了倡導愛崗敬業、拾金不昧、孝順父母、誠實守信等各種核心價值觀的好故事100余篇。各個社區舉辦以“好家風傳承與踐行”為主題的專題黨課,邀請書法家抄寫姓氏家訓并展出,開展評選優秀家風家訓等活動,讓好家風好家訓潛移默化、深入人心,形成了濃厚的“傳承好家風、爭做合格黨員”氛圍。截至目前,全區有12000多戶黨員家庭門口懸掛家風展示牌,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風是社會風尚的基礎。”婺城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一言道出了開展立家規曬家訓活動的初衷:在堅定信念、牢記宗旨,勇于擔當、勤勉履職,廉潔從政、干凈干事,心系群眾、真心為民等方面訂立家規家訓,倡樹好家風,就是為了更好地涵養黨員干部好作風。
前不久,城東街道青春路社區編印了92種家風家訓宣傳學習資料,率先打造社區家風家訓紅色長廊陣地;評出優秀家風家訓140條、五好家庭323戶;積極開展黨員家風家訓進樓道工作,每個黨員在樓道顯著位置曬出自己的家規家訓,接受群眾監督。
“共產黨員永不退休,在平凡的崗位上,有一分熱就發一分光,要一輩子為人民發光發熱!”提起家風家訓,家住西市街社區的老黨員呂子貞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呂子貞是一位有著26年黨齡的老黨員,居民都親切地稱他呂師傅,平時居民有什么問題,他都熱心幫助解決。勝利街片區樓道花壇堆積物一直是社區環境整治的難點問題,為此,呂師傅自愿做起了義務監督員,每天義務巡邏,發現有垃圾就及時清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現在勝利街區塊堆積物問題得到了解決。
如今在婺城,廣大黨員干部根據自己的崗位職責和特點,對照“四講四有”標準,在“學”上集聚“修身齊家”之功,在“做”上增強“治國平天下”之力,家規家訓中迸發出來的“洪荒之力”,已成為黨員干部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三百”攻堅、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急難險重一線攻堅克難的強大動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