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基層黨建 方便群眾出行
黨代表胡槐皎說,五年來,二七征遷、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各項攻堅克難項目的實施,使城鄉面貌有了顯著的改善,婺城的發展也有了跨越式的提升。作為一名來自企業的黨代表,她希望企業能夠借助“互聯網+”模式,完善現代產業體系,獲得政府更多的扶持,以助推企業擴大市場。同時,依托企業黨建,加強黨建隊伍教育管理,使之融入企業發展,引導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黨代表陳月紅說,報告中提到“城鄉公交覆蓋率達96%”,我建議區委、區政府要盡力解決剩下的4%。我是一名來自基層的黨代表,來自白龍橋鎮周家村,周家村村民每次想要乘坐公交車都需步行2公里才能到達車站站點。村里一些老人甚至還騎著電瓶車出門,這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所以,我建議城鄉公交覆蓋率能夠盡快達到100%,更進一步方便村民出行。
服務農村建設 開足發展馬力
黨代表陳建軍說,在今后的農業發展中,希望黨委政府重視土地流轉問題,同時加強對糧食功能區的管理,將種植苗木從功能區中分離出來,真正用于種植糧食,讓種糧人有田可種。并且希望在蔣堂鎮鎮南地區加大種糧力度,打造糧食風景線,從而進一步穩定糧食生產,提高糧食生產功能區產量。
黨代表傅衛明說,近幾年來,借著醫療體質改革的東風,基層衛生院的硬件和軟件配套設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的問題。但是對于山區鄉鎮,依舊存在著配套設施和人才方面不足的問題。在今后的五年,希望黨委政府進一步加大對衛生事業的政策扶持和人才隊伍的建設。
黨代表姜麗東說,在新農村建設中,今后五年,希望黨委政府繼續加大規劃先行,避免因為重復施工所造成的資源和資金的浪費。其次,是否可以考慮將智能化管理運用到農村基層中去,從而加強對農村的管理。
黨代表江少華說,目前而言,蔣堂的工業經濟具有一定的基礎,在未來的五年,我們將不斷把準正確的定位,不斷加大對蔣堂工業功能區的統籌規劃,開足馬力發展,在五年后形成有一定的規模和產值的工業功能區。
促進城中發展加快南山建設
黨代表祝素鳳說,報告中明確了婺城區是金華市的核心區塊,找準了自身的發展定位,令人十分振奮。我認為江北老城區未來幾年的發展前景會越來越明朗。
黨代表趙建洪說,針對報告中提出的有關目標,城中街道將充分利用轄區內的學校、醫院、飯店等,著重打造“學在城中、住在城中、吃在城中、創業在城中”的宜居宜業之地。尤其是城中街道商圈繁華,接下來將力求做好謀劃,提供好服務,促進城中快速發展。
黨代表方建東說,報告中提出要推進水源保護地村莊萎縮化管理。目前,水源保護工作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對于接下來水源功能區內的未來發展,需要進行系統性的研究。另外,這關系到幾個山區鄉鎮和部分半山區鄉鎮村民未來的生產生活,希望區委、區政府能對接下來南山生態區的發展作出更為科學的決策,明確具體發展方向。
加強法制教育共建平安婺城
黨代表陳勁松說,在本屆黨代會中,首次提出了德治與自治。我認為德治與自治作為法治的補充,有利于婺城加快平安建設。德治指的是提高婺城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設。自治是婺城平安建設中的薄弱環節。就如何提高自治,我想提三個建議:一是加強群防群治,增加村以及城區的自治巡防力量。目前,婺城區很多小區都屬于開放式小區,如果能夠通過加強自治巡防隊伍的建設,就可以減少違法案件的發生;二是加強自治力量的建設。定崗、定人、定職,細化工作內容,明確工作目標,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為目標開展自治;三是發揮村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在自家門口安裝監控,從科技力量上彌補人員的不足。通過法治、德治、自治來實現平安婺城的建設。
黨代表盛桂華說,從過去的五年來看,婺城法制教育程度力度不夠,偏遠鄉鎮尤為欠缺。我建議,司法部門可以與宣傳部門合作,利用村文化長廊來加強法制文化宣傳陣地建設。同時,鄉鎮黨委政府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加強農村調解委員會的建設,把矛盾糾紛進行及時化解。運用新科技,建立微信普法公眾號,擴大法制教育范圍。通過編寫法制書籍,結合實際案例,加強法制教育。
本報記者綜合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