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晚上,全省首個民辦文化禮堂——婺城區蔣堂鎮蔣堂文化禮堂鑼鼓喧天,笑聲飛揚,吸引了好多蔣堂集鎮居民、周邊村民以及在蔣堂過年的外地務工者前來“一探究竟”。原來,這里正在舉行一臺別開生面的“春晚”。節目豐富多彩,演出者除了蔣堂文化禮堂創辦者陳紀祥自己外,其他的全都是他的親屬與好友,他的妻子、嬸嬸、姑父、妹夫、弟媳等紛紛登臺獻藝。
為何會想到舉辦這樣一場晚會?陳紀祥說,民辦文化禮堂的創辦不僅得到了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重視扶持,也得到了親友們的關心和支持,所以想趁快過年之際,組織親友團共享“文化過大年”的歡樂,并傳遞一個“拋磚引玉”的愿望:愿一些充滿正能量的家族文化、家庭文化、家風文化元素引入農村文化禮堂,使文化禮堂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蔣堂鎮文化站站長程明芝是這場活動的策劃人,他告訴記者,今年蔣堂民辦文化禮堂成功轉型升級,他就想著和陳紀祥辦個晚會熱鬧下,但又想找點“新意”,既能符合民辦文化禮堂的創辦理念,又能創新文化傳播的方式。借著快過年的氛圍,他們就打算搞一個“親友團拜大年”文藝晚會,讓陳紀祥全家老少都上場,再叫上些好友,自己舉辦一場“春晚”。從策劃籌備到演出,陳紀祥的“親友大軍”越來越龐大,不少人聽聞后紛紛主動要求加入進來,盡一己之力為老百姓獻上一場豐盛的文化大餐。
演出的每個節目都深深吸引住了觀眾的目光,其中由開化文化禮堂表演者帶來的一曲歌伴舞《開化之歌》與蔣堂文化禮堂的節目產生了明顯的“碰撞”。“開化村的村民聽說我們要舉辦農民家庭春晚,強烈要求表演節目,他們改編了原有村歌的表演模式,重新進行彩排和策劃。”程明芝說,開化文化禮堂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文化禮堂,他們對民辦文化禮堂的積極參與和支持,也體現了另一種形式的“文化走親”。
整臺晚會始終洋溢著親情、友情與豪情,歡樂、和諧的氣氛感染著全場觀眾,讓寒冷的冬夜平添許多溫暖。陳紀祥姑父帶來的民樂合奏《鬧花臺》,嬸嬸帶領的團隊獻上了舞蹈,妻子和弟媳聯袂表演的方言小品,還有好友們帶來的笛子獨奏、道情演出,更有他本人帶來的魔術表演,這些節目引起臺下的陣陣歡呼和掌聲。看臺下,擠滿了前來觀看的群眾,他們紛紛表示:“一個家庭舉辦的文藝晚會居然也能如此新奇有趣,這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