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組照片,畫面里是一個個孤獨的耄耋老人,圍著一間老宅,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干活、一個人……簡短的文字中還有這樣一句話,“往往燒了一餐,一整天都吃不完”。心酸酸的。其實他們有兒女,甚至孫輩都已成家立業。只是老人難離故土、只是子孫忙碌奔波的腳步難停、只是……總有那么多理由和無奈。
所幸,春天總會來的!在各級黨委政府的不斷探索和實踐中,“居家養老”走進了百姓生活。2012年10月,婺城區首批5家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以下簡稱“照料中心”)成功亮相。其后,在百姓一致叫好聲中,短短四年時間,全區252個行政村(社區)的照料中心陸續建成并投入使用。
而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婺城的幾家照料中心,聽一聽老人們的歡聲、看一看老人們的笑顏!
愛心反哺,傳遞動人感恩情
“今天,我們全村75歲以上老人先在這里吃一頓團圓飯。接下去就讓大家‘放假’,和子女、孫輩一起過個團圓年,吃幾頓團圓飯!放心,今天不光有得吃,還有年貨發,錫金已經趕回來了,給大家發年貨、發紅包!”這是上周六,白龍橋鎮新昌橋村老年食堂中午開飯前,村黨支部書記柯建康對老人們說的一番話。聽了這話,老人們個個臉上樂開了花。“真當好”“真當有味”……這樣的聲音不絕于耳。
水果、堅果、糕點,當柯建康口中的“錫金”開始一樣一樣發年貨、遞紅包時,不少老人又一邊笑一邊感動地抹起了眼淚。有老人久久拉著他的手說:“錫金,你心腸真當好。你這么敬重我們老人,真和親兒子一樣了。”
記者了解到,錫金姓徐,是新昌橋村走出去的一位能人,在上海從事絲綢及服裝外貿已有30年。曾經的貧窮農家子弟,一朝發家致富后并沒有忘記生養他的村子,修橋鋪路、助老扶弱,他都不遺余力去做。村里的老年食堂開辦于2014年9月,如今有74位75歲以上老人在這里免費就餐(中、晚兩餐)。徐錫金就是這個食堂最大的“投資人”!拔覀兇寮w每人每餐貼1元錢,村民們則自愿捐點錢物,不足部分全部由錫金承擔!笨陆ǹ迪蛴浾呓榻B。
對此,徐錫金顯得輕描淡寫:“有句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母親明年80歲了,她也在村里的老年食堂吃飯。所以說,這里的這些老人,都是我的父輩,能為他們盡點心是應該的!彼坦言,自己能回報家鄉、為村里的發展出力,“多虧有好兄弟徐建平全力幫忙”。
原來,徐建平是徐錫金的發小,兩人相互信任、感情深厚。這些年,徐錫金大部分時間都忙于上海的生意。于是,徐建平就成了他助力村莊發展的執行人——奔走跑腿、了解民情、監管資金……盡心盡責。因此,對村里的老人來說,徐建平就成了另外一個“兒子”,“他們一個出錢、一個出力,相輔相成”。不過,聽到這話的徐建平卻連連擺手:“錫金每年拿出幾十萬元給村里做好事,我不過是出點力幫幫忙,還不應該么?!”
孝心“比拼”,換來笑聲無數
90歲的虞秋蘭動作有些慢,看著老伙伴們肩挑手提帶著年貨回家,她的臉上又一次露出了幸福滿滿的笑容。她仿佛又回到了半個月前的那天晚上,小女兒買來兩個巨大的蛋糕,請老年食堂所有老人分享她的九十大壽。那天,老伙伴們也是這樣笑著,而她也是這樣幸福著。
新昌橋村會計管寶蓮的手機里還保留著那一晚的照片,70多位老人一起吃了加菜的晚餐、甜甜的蛋糕,在祝壽的炮竹聲中,給虞秋蘭送上了寓意平安的兩個大蘋果、一幀十字繡的“福”字!捌鋵,在那之前,老人的子女已經在家里給她辦過壽宴。她的小女兒認為,這兩年母親一直在老年食堂吃飯,應該讓老人們也一起熱鬧熱鬧,于是買來了大蛋糕,還特意給食堂捐了2000元。這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大好事,我們村兩委便在錫金支持下,買來饅頭、炮竹、禮物,又給老人們加倆菜,歡歡喜喜操辦了一場!惫軐毶徑榻B。
其實,說起給老年食堂捐款,虞秋蘭的女兒可不是第一人。該村照料中心管理員呂來富,指著老年活動室墻上貼著的“關愛老年人、幸福全家人”展板說:“村里很多村民都給老年食堂捐款捐物,你瞧,兩張展板都寫滿了!
據介紹,該村老年食堂開辦后,村支書柯建康率先帶頭捐助了3000元。慢慢地,越來越多村民加入到了捐款捐物行列。一些村民還坦言:“我父親(母親)就在這里就餐,捐點錢也是表表孝心?此(她)每天吃得新新鮮鮮,又有人陪伴,我們心里也高興。”
責任心滿滿,打造“興旺”食堂
雖說愛心、孝心支撐起了新昌橋村老年食堂的運維成本,可說起讓老人吃得開心、待得愉悅,那還得點贊這里的管理團隊。村兩委的重視自然不必說了。像管理員呂來富,今年已經81歲,每天早來遲走,那認真的勁頭不輸青壯年?僧斢浾邌柶鹚男量,他卻直往后躲:“我沒什么,你應該好好寫寫兩位廚師,年紀都七十上下了,家里條件也非常好,就因為‘閑不住’,不顧子女反對都要來為全村老人服務!
原來,新昌橋村老年食堂的兩位工作人員都是熱心人。一個叫倪根妹,今年67歲;另一個叫李華仙,今年70歲。按兩人子女的意思:“你們年紀也有了,家里也不缺那千把塊錢工資,在家養養老就好了!笨伤齻冏约翰粯芬猓骸拔覀円膊粸殄X,可一不會打牌、打麻將,二又閑坐不住。還不如趁現在身體吃得消,給村里幫幫忙,自己心里也舒暢一些!
雖說是幫忙的“態度”,可兩人做事著實認真。起初,兩人每桌上四個菜,讓4位老人同桌共食。沒想到,有老人覺得這樣不衛生。她們一聽,立即改進,安排了兩菜一湯,各人吃各人?墒,不少老人手會抖,舀的湯經常灑掉。于是征求大家意見,她們又作了整改。飯要軟,菜要經常變化、有營養……應該說,正是她們的用心和努力,才實現了新昌橋村老年食堂始終“人丁興旺”的局面。
百花齊放,合力托起“夕陽紅”
對婺城的居家養老工作來說——成功的照料中心有著相似的溫暖氛圍,但各有各的特色和做法。這不,前些天,金華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的“金華新聞聯播”就以《孝義之風,讓居家養老更添溫暖》為題,點贊了乾西鄉湖頭村的居家養老工作。
那一天的湖頭村老年食堂格外熱鬧:上午10時左右,村里的養魚專業戶陳倫春騎著電動三輪車趕來了!皝韥韥,搭把手!這幾天我的魚塘在捕魚,給大家送幾條魚吃!彼幌萝嚲驼泻羰程霉ぷ魅藛T說。隨后,“嘩啦啦”的拍水聲不斷響起,引得老人們紛紛探頭來看。還有人干脆喊了一嗓子:“啊哈,又有免費鮮魚吃嘍!”陳倫春告訴記者,他今年51歲,父母都已經去世!罢驗樽约簺]了父母,就想著村里的老人都像我父母一樣,應該給他們盡盡孝!彼寡浴ぃ摯謇夏晔程瞄_辦已經三年多,而他每年都會免費送魚三五次。
這邊陳倫春還沒離開,那邊村民宗福蓮又帶著一筐自家種的青菜趕來了。“這菜用的是土肥,你們盡管放心燒給老人吃!弊诟I徱姷接浾叩溺R頭很靦腆,說完這話就匆匆離開了。
還有曾被眾多媒體報道的長山鄉石門村,為老年食堂的運維也充分調動了社會力量支持。那一年,“僅村民童春女就捐助了100萬元”。如今,這筆錢以基金形式進行管理和使用,解決了較長時期內,村老年食堂的后顧之憂。
還有白龍橋鎮鄭陽村的照料中心,每到周末就有實驗中學的志愿者趕來幫忙,為老人們增添了不少歡樂;還有新獅街道駱家塘社區的照料中心,因為有熱心的文藝愛好者參與管理,經常組織各類文藝活動,極大豐富了老人們的晚年生活……
正如婺城區民政局社救科負責人張曉男所說:“建設一個照料中心并不難,難的是長效運維。比如資金支持,僅僅靠政府投入顯然遠遠不夠?墒,只要有了一個用心的團隊,形成了孝老敬老的‘比學趕超’之風,再大的難題也能破解。眾人拾柴火焰高,有了社會各界關注、支持,一定能合力托起婺城‘夕陽紅’!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