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浙江省召開剿滅劣V類水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再次部署了“五水共治”工作。會上,省委書記夏寶龍發出新年首個“治水令”——到2017年底,全面剿滅劣V類水。這意味著,將比原定時間提前3年、更高水平地實現水環境改善目標。這是省委、省政府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節點,面對百姓“水更清”的愿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八八戰略”為總綱,一張藍圖繪到底,不遺余力地打好“五水共治”攻堅戰的誓師會,同時也是決不把臟亂差、污泥濁水、違法建筑帶入全面小康的再一次鄭重宣告。
三年來,婺城區按照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重大戰略部署,迅速行動,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建立了組織領導體系,成立了由區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的治水工作領導小組,抽調一批骨干充實區治水辦力量,并聘請一批治水專家成立“五水共治”技術指導組,制定“三年行動計劃”,編制了10條主要河流“一河一策”實施方案,以“初戰沙金蘭、再戰龍須溝、決戰長湖”的態勢,全力推進“五水共治”
一年之計在于春!對于“五水共治”工作,亦是如此。
鐵軍持續發力,全面剿滅劣V類水
在劣V類河流治理方面,全市25條重點劣V類支流中婺城區占了4條,包括通園溪、回溪、洪源溪、長湖。這4條劣V類支流都是流經市區的河流,河道沿線城中村和老舊小區眾多,治理難度極大。婺城區在前期全面深入排查的基礎上,制定了“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明確責任領導、責任人、治理目標,實行掛圖作戰、銷號管理,集中人財物全力開展攻堅。第一項工作就是截納沿線污水。通過污水干管建設、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六小行業”整治、雨污管網錯接糾正等措施,有效截納沿線污水。其次是快速消滅市控排污口。在去年7月底前全面完成了5個市控排污口的整治。
經過婺城治水鐵軍三年來的苦干實干,全區河流水質持續提升,全面消滅黑臭河9條101.9公里,消滅排污口1500余個(市控排污口10個)。全區鄉鎮交接斷面中,Ⅲ類以上水質斷面從2014年的36.4%提升到2016年的86.7%,劣Ⅴ類水質斷面從59.1%下降到1.7%,金華江婺城段沈村和婺城大橋兩個斷面水質從Ⅴ類提升到了Ⅲ類水質。
多管齊下治污水,黑臭河煥發新生
在全區劣V類河流治理工作中,新獅街道成效卓著。四條劣V類河流其中的三條即通園溪、回溪、洪源溪流經其轄區內,因而,新獅街道“治污水”工作任務十分艱巨。三年來,新獅街道通過開展畜牧業污染整治、截污納管和“六小”行業整治、推行河長制、清淤與河道保潔等工作,步步為營,層層推進,使得三條河流的水質持續向好,其中,通園溪水質從2016年7月份開始,已經基本穩定在Ⅳ類。
以前的通園溪水體黑臭,行人走過皆要掩住口鼻。究其根源,直排河道的畜禽養殖糞便是罪魁禍首之一。2014年,為全面落實“五水共治”工作,婺城區將新獅街道轄區列為畜牧業禁養區,街道干部抓住機遇,重拳出擊,通過近一年的努力,全部關停拆除了轄區內畜禽養殖場155家(戶),拆除磚瓦結構養殖場所面積18512平方米、簡易結構養殖場所面積7852平方米、民房內欄舍面積8132平方米,處理母豬、生豬、奶牛共8701頭,禽類15000羽。全面杜絕了通園溪、回溪流域畜禽養殖污染排放。如通園溪上游的楊家相村,整治前有畜禽養殖戶42家,村莊周圍堆滿豬、牛糞便,路上污水橫流,村莊充滿難聞的臭氣,通園溪幾個排水口流淌著黑色的糞便水,生活環境非常惡劣。通過整治,該村共拆除畜禽養殖場所12000多平方米。經過整治,現在溪水清澈見底,道路整潔衛生,居住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居民無不拍手稱好。
隨后,新獅街道全面開展了截污納管工程,17個村居除4個純社區外都進行了截污納管,將原先排入河中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全部接入污水管道。截至目前,街道轄區內已全面截污納管驗收的村居有4個,正在實施的有8個。去年初,新獅街道根據三條河流各斷面的實際情況,制定計劃方案,全面實施清淤,先后完成通園溪清淤工程、回溪接力塘水庫下游河底清淤工程和勤儉、十里牌樓、康村及浙師大等社區7口池塘(湖)的清淤工程,共清理淤泥約3.7萬立方米。經過綜合整治,通園溪水清岸綠景美,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如今,“五水共治”的理念已經深入婺城百姓的心中,“抓治水就是抓改革,就是抓調結構轉方式”也已成為全區上下的共識。
盡管治水成效顯著,但對于婺城而言,治水還在路上。“五水共治”不僅旨在修復山河本色,更在于治出轉型實效。它與“三改一拆”“浙商回歸”有機結合、聯動發力,成為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的關鍵招數。新的一年,婺城治水人將繼續砥礪前行,發揚治水精神,以更好的精神風貌,更頑強的奮斗拼搏精神,力爭取得剿滅劣V類水的全面勝利,為“美麗婺城”添磚加瓦。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